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章——第三章)运用音乐形态学、比较音乐学理论对中国南方民歌文化进行系列解构。从南系民歌的旋律体系中“剥离”出南方民歌文化结构性核心腔格体系——南系核心腔格;南系核心腔格内各因子的动态衍生揭示了南方民歌的深层结构——以纯四度为框架(旋法上横向纯四度音程、因子间纯四度调式交替、多声部纵向纯四度对置)、小三度为骨干、大二度为特征(纯四度上、下方音上构成的大二度,及多声部纵向大二度对置)。南系核心腔格的跨民族(汉族及南方少数民族)、跨文化(穿越信仰、文化层)、跨时空(穿越古今)的分布预示着南系核心腔格的古老性。从乐器模压机制的角度论述南系核心腔格是在南方乐器对初始核心腔格不断固化中形成的;模压体现在南方古老均孔管乐器及口弦乐器可抽取音列与南系核心腔格的深层对应。通过对巫仪文化的研究,揭示南系核心腔格的民俗学机制:巫术信仰的纯粹性是南系核心腔格传承的原动力;巫仪文化的流变是南系核心腔格播布的外在推动力。通过比较南方各方言的底层,发现南系核心腔格内在地统一于南方近似文化圈内部语音、语法结构同源进化及亲缘互换互借等进化论及传播学意义的接触、认同过程之中;借助南方语言分化时期的分析完成对南系核心腔格的时空转换。第二部分(第四章——第六章)进入文化人类学、结构主义人类学视野,从南北地区民歌腔格比较入手,揭示南北民歌文化共守的腔格原则——以类似南系核心腔格的显性形态为表征,以隐性形态为本质,对复合因子呈纵横贯穿的形态,南北民歌共守的腔格原则体现了中国乐系具有共性旋法思维模式这一事实,进而以先商甲骨文、楚辞、曾钟为文化参照,从原始四方观层面对思维模式与旋法原则的结构性对应作以论述,揭示民歌音乐中体现中国乐系的文化本质。进而揭示曾钟四音基体现了一种映射中华民族朴素四方观的事实。经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文化正是反映先商四方哲学的代表(《楚辞》的四方、曾侯乙墓的四象、曾钟的四音基是四方哲学的集合)。曾钟的四音基正是四方哲学的对应性倒影。论文最后部分,又回到音乐本体上来,将对上博简《战国楚竹书采风曲目》的研究,作为从腔格研究的外延,以从南系核心腔格研究的认识来旁击某些未知的音乐问题。并以此研究作为腔格研究的旁证,以得出的结论参与论证,解开中国乐系旋法所体现的中华民族共性思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