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湿地是全球最具生产力和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陆地生态系统,同时也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破坏最为严重的生态系统。在湿地保护过程中,由于湿地生态系统以及资源的特殊性,大量存在相互利益关系的侵占现象,该种现象在湿地资源拥有者或经营者——农户当中更为突出。湿地资源分为人工湿地与自然湿地两大类,陕西洋县的人工湿地既是农户所有的一种生产资料,又是朱鹮这一珍稀物种生存活动的栖息地,其所引起的农户个人利益的损失更加直接,更加明确且损失也相对较大。本研究基于农户层面,以人工湿地为研究视角,运用多种计量方法,测算农户对湿地资源的依赖度,系统分析农户对湿地生态补偿的认知、态度、参与意愿与参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并对农户湿地生态补偿参与模式及生计替代模式进行了探究。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洋县农户的生计资本积累较薄弱,对湿地资源的依赖度较大;(2)农户的人工湿地资源禀赋、对湿地资源功能性认知对农户对湿地生态补偿重要性的认知程度存在正向影响;(3)农户对湿地资源的认知及保护态度对农户的湿地生态补偿的参与意愿呈正向影响;(4)农户的认知及态度可以通过影响农户对湿地生态补偿的参与意愿转化为参与行为,现行的湿地生态补偿政策只能直接影响农户的参与意愿,对农户的参与行为不存在直接作用;(5)现金补偿、技术补偿以及政策补偿是农户较为偏好的湿地生态补偿模式,且保护区外农户的生计替代模式较保护区内更加多元化。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提出加大农村科技教育、制定合理补偿标准以及完善配套设施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