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布鲁氏菌等是常见胞内菌,可引起重要的人兽共患病,造成畜牧业严重经济损失,并对人类健康及公共安全产生极大威胁。胞内菌寄居于宿主细胞内,抗菌药物难以进入胞内发挥作用。本研究比较7种胞内菌黏附、侵袭及胞内生存能力,筛选感染能力较强的胞内菌;开展沙门氏菌与布鲁氏菌感染细胞的相关信号通路研究,旨在为胞内菌感染的临床防治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靶点。1.大肠杆菌BL21、福氏志贺菌2a 301与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入侵能力研究。本研究采用活菌计数的方法,比较3种细菌对HeLa细胞的黏附、侵袭及胞内生存率。结果表明,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的黏附、侵袭及胞内生存率均高于大肠杆菌BL21,其次是福氏志贺菌2a 301,黏附与侵袭的最佳时间为1 h,MOI为1和10,胞内生存时间延长至48 h,MOI为10。2.7种致病菌对HeLa细胞的黏附、侵袭能力及其在4种细胞系中的生存能力研究。本研究采用活菌计数的方法,比较7种致病菌的黏附、侵袭及在4种细胞系中的生存率。结果表明,与福氏志贺菌2a 301、布鲁氏菌104、副溶血性弧菌J5421、鼠疫耶尔森菌EV76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相比,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对HeLa细胞的黏附与侵袭率较高。福氏志贺菌2a 301、布鲁氏菌104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在RAW264.7细胞中的生存率高于HepG2、A549、HeLa细胞,而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相反;胞内生存早期,鼠伤寒沙门氏菌和鼠疫耶尔森菌EV76在RAW264.7细胞中的生存率高于HeLa、HepG2和A549细胞;副溶血性弧菌J5421在HeLa、HepG2、A549和RAW264.7细胞中的生存率均较低。3.研究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与布鲁氏菌104感染细胞的相关信号通路研究。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与布鲁氏菌104感染HeLa细胞后,Western Blot检测感染相关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可诱导细胞自噬;黏附时促进纤毛相关蛋白IFT88和Giantin mAb的表达;感染后促进细胞原癌基因相关蛋白c-Cbl表达,并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布鲁氏菌104可诱导细胞自噬;侵袭时促进纤毛相关蛋白IFT88、IFT20及Giantin mAb蛋白表达;感染后抑制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DK1表达;侵袭和胞内生存时,显著促进原癌基因相关蛋白c-Cbl表达;胞内生存时可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综上所述,鼠伤寒沙门氏菌与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均具有极强的感染能力;多数胞内菌在吞噬细胞中的生存能力强于非吞噬细胞,而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相反;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和布鲁氏菌104感染细胞可影响自噬、原癌基因、PI3K/Akt等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为胞内菌的新型防治方法及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