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不同预氧化温度处理后的纯钛烤瓷冠强度的比较,以及不同厂家的纯钛烤瓷冠强度差异的对比,来研究预氧化处理和钛材的选择对纯钛烤瓷冠强度的影响,从而为提高纯钛烤瓷修复体的成功率提供理论指导。材料与方法:1烤瓷冠的制备:采用精密仪器车床加工制造出模拟前磨牙冠预备体的金属代型,用硅橡胶制取金属代型冠核部分的印模,灌制超硬石膏模型,将石膏模型于浸蜡器中浸蜡,制作基底冠蜡型共72个,常规包埋铸造喷砂处理,采用三个厂家钛材,分别制作基底冠各24个,保证基底冠厚度约为0.3mm。根据钛材厂家和预氧化处理温度分为12组,每组6个样本:A1组(国产钛Ⅰ,不预氧化);A2组(国产钛Ⅰ,500℃预氧化);A3组(国产钛Ⅰ,600℃预氧化);A4组(国产钛Ⅰ,700℃预氧化);B1组(国产钛Ⅱ,不预氧化);B2组(国产钛Ⅱ,500℃预氧化);B3组(国产钛Ⅱ,600℃预氧化);B4组(国产钛Ⅱ,700℃预氧化);C1组(日产钛,不预氧化);C2组(日产钛,500℃预氧化);C3组(日产钛,600℃预氧化);C4组(日产钛,700℃预氧化)。依次熔附Duceratin Kiss瓷系统的粘结瓷、遮色瓷、牙本质瓷,保证瓷层总厚度约为1.2mm。2强度测试:将各组的5个烤瓷冠置于万能材料实验机上进行强度力学实验,记录瓷层碎裂崩脱时的力值并肉眼观察烤瓷冠断裂面情况。3扫描电镜观察各组烤瓷冠的金瓷结合面微观情况。结果:1肉眼观察,各组纯钛烤瓷冠瓷层大面积剥脱,断裂面大部分出现在氧化膜和钛基底之间,钛基底表面无瓷残留,瓷脱落面可见一层均匀的银灰色附着膜;还有小部分钛基底表面有少量粘接瓷残留,钛瓷断裂面出现在瓷层。2各组的烤瓷冠强度力值依次为:A1组为1563.38±27.04N,A2组为1668.50±13.80N,A3组为1647.22±17.81N,A4组为1558.08±40.64N,B1组为1335.74±24.67N,B2组为1424.92±31.82N,B3组为1311.14±27.11N,B4组为1346.46±26.93N,C1组为1341.78±26.18N,C2组为1438.46±32.40N,C3组为1315.68±26.39N,C4组为1350.38±29.62N。对测得的所有烤瓷冠强度的力值进行析因设计的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厂家钛材的选择因素P<0.05,即不同厂家钛材的选择对纯钛烤瓷冠强度有显著影响;是否进行预氧化及预氧化温度因素P<0.05,即是否进行预氧化及预氧化温度的差异对纯钛烤瓷冠强度有显著影响;两因素交互作用P<0.05,可认为不同厂家钛材的选择和是否进行预氧化及预氧化温度的选择两个因素之间存在交互效应。进行两个因素的单独效应的多重比较结果如下:相同基底冠钛材厂家在经过不同预氧化方式处理后纯钛烤瓷冠的强度比较结果:Ⅰ型国产钛组中不预氧化和700℃预氧化的纯钛烤瓷冠强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500℃预氧化和600℃预氧化的纯钛烤瓷冠强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500℃预氧化和不预氧化、700℃预氧化的纯钛烤瓷冠强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600℃预氧化和不预氧化、700℃预氧化的纯钛烤瓷冠强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Ⅱ型国产钛组中不预氧化、600℃预氧化、700℃预氧化的烤瓷冠强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500℃预氧化和不预氧化、600℃预氧化、700℃预氧化的烤瓷冠强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日产钛组中不预氧化、600℃预氧化、700℃预氧化的烤瓷冠强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500℃预氧化和不预氧化、600℃预氧化、700℃预氧化的烤瓷冠强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相同预氧化处理的不同基底冠钛材厂家间的烤瓷冠强度比较结果为:国产钛Ⅰ组与国产钛Ⅱ组、日产钛组的烤瓷冠强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国产钛Ⅱ组与日产钛组的烤瓷冠强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3扫描电镜下观察到A2组、A3组、B2组、C2组的钛瓷结合界面形貌清晰,金瓷界面结合紧密,无明显裂纹和气泡,在界面处有一连续的反应薄层,表明钛瓷间的浸润性较好;其它各组则可看到孔洞或者裂纹,金瓷界面结合不紧密,表明瓷对钛的浸润性较差。结论:1一定条件下的预氧化处理可以提高纯钛烤瓷冠的强度,预氧化温度为500℃时烤瓷冠强度最高。2不同厂家钛材的选择对纯钛烤瓷冠的强度有一定的影响,选择合适的钛材可以提高烤瓷冠的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