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黑一雄(1954-)日裔英国作家,以散文式的精致语言及对人物微妙心理状态的精准把握而享誉英国文坛。在全球文化碰撞与交融的当代社会,移民作家的跨文化写作逐渐进入文学主流话语当中。但石黑一雄的作品体现的是对现代社会人类困境中小人物自我问题的关注。其至今出版的小说都采用了第一人称回忆性叙事手法,交错的时序和并置的空间赋予了小说更为丰厚的审美意蕴,强调了读者的参与性;此外,回忆也是叙述者因地域、生活空间剧变而失落的自我重新定位的方式。 本文从地域空间、文本空间以及空间与自我重构的关系三个方面出发,选取石黑一雄三个阶段的代表作品作为研究文本,以叙事学、空间理论为主结合自我意识相关概念深入探究了作者回忆叙事的空间特色,并梳理了作者人文关怀的整体脉络。 本文第一部分从历史、文化角度剖析三部作品中叙述者的回忆所展现的地域空间,提炼出不同地域空间所折射出的共同的空间隐喻。通过分析指出石黑一雄笔下的地域空间并不是历史真实的再现,而是出于作者的写作需求,重在为主题传达服务。石黑一雄从未将自己看作是某一特定文化的代言人,而是一直关注微若浮萍的普通人物所经受的无奈、失落和流露出的疏离感。 第二部分着重分析回忆语言呈现的文本空间,从视觉、听觉以及空间片段拼接等方面探究其文本空间的构筑特色,指出作品中围绕人物、建筑所进行光影描述和文本的音乐性对读者阅读感受的提升,以及策略性的空间拼接在为读者揭示人物“未说的真实”方面的重要作用。 第三部分结合地域空间与文本空间,分析二者对于叙述者“自我”意识塑造和重构的作用。本文提出叙述者的自我重构关键在于自我的分化和再次整合,叙述自我、经验自我、以及叙述者的外在投射性自我存在于不同的空间,叙述者在批判、拒绝和接受的复杂过程中得以重新确认新的自我。 由于石黑一雄的小说都是开放性结局,未收紧的叙事线条和文本张力极大程度上调动了读者的参与性,而回忆语言的自由和散乱所呈现的非连续性空间片段则给予读者更为丰富的空间印象,开放性文本扩大了读者与文本的交流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