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文晶鱼VLDLR基因的克隆及功能的初步研究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khksm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昌鱼是一种介于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之间的过渡物种,属于脊索动物门头索动物亚门。虽然其缺乏脊椎动物的适应性免疫系统,但关于它的天然免疫系统研究的已经比较完善,在其生存环境过程中很大程度上要依赖其特异的免疫系统才能使其得以正常生长,并且一直保存到现在,因此是我们研究现代脊椎动物免疫系统起源的重要资源。   极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是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家族的一员,主要存在于包括人类在内的许多物种中的脂肪组织、脑、心脏等脂质代谢旺盛的组织部位。近几年的研究表明,极低密度脂蛋白受体不仅在脂质代谢方面发挥作用,而且在机体的各种病理和生理条件下发挥着多种不同的功能,目前还在印度伊蚊体内发现载脂蛋白和载脂蛋白受体都具有免疫方面的功能。这一研究给我们以提示,和载脂蛋白受体同属一个家族的极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是否具有相关的功能。   本论文以广州湛江海域文昌鱼为研究材料,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极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在免疫系统防御中的作用,同时结合进化分析来确定文昌鱼极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在进化中的特殊地位。本论文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   1)在文昌鱼中利用RACE(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技术克隆极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全长3217bp,其中5’UTR为103bp,3’UTR为537bp,ORF长为2577bp。   2)经生物信息学分析,该极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编码了858个氨基酸序列,N端带有26个氨基酸的信号肽,预测的分子量为95.0kDa,理论等电点为4.47,理论推导半衰期30h,不稳定系数为41.30,理论上属于不稳定蛋白。   3)通过与脊索动物极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昆虫的载脂蛋白受体和脊椎动物卵黄蛋白原受体进行进化树分析,显示湛江文昌鱼的极低密度脂蛋白受体与脊索动物极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和昆虫的载脂蛋白受体有共同的祖先,其关系和昆虫的载脂蛋白受体更密切,可能具有参与免疫反应方面的潜在功能。   4)通过在文昌鱼体内分别注射革兰氏阴性菌(副溶血性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果显示注射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文昌鱼体内极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的表达都有所变化,尤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鱼作用10h后与对照组相比基因的表达量有显著差异。通过这个结果我们可以初步判断文昌鱼极低密度脂蛋白可能参与免疫方面的功能,可为研究文昌鱼免疫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该文报道了一种P-ClBZD合成的改进工艺,在CO/Mn/Br混合物催化剂的作用下,分别用空气、氧气及液相氧气氧化等方法进行制备P-ClBZD的研究,并确立了在这三种情况下的较佳反应条
微藻具有易培养、生长较快、光合效率高、固碳能力强等优点,能够利用光合作用合成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被广泛应用于化工、能源和医药等领域。目前,微藻培养阶段需要消耗巨大的水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