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活性层掺杂改性及界面修饰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e_willi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卤化铅钙钛矿材料具有带隙连续可调、消光系数高以及缺陷容忍度高等优异性质。经过十余年的快速发展,以这种材料为核心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erovskite Solar Cells,PSCs)的实验室转换效率已经突破25%,部分性能指标可与传统硅基和薄膜光伏电池相媲美,极具发展潜力。现有卤化铅钙钛矿薄膜制备以低温液相合成为基础,这种工艺流程简单,但所制备的薄膜内部通常存在大量缺陷,导致薄膜内易发生离子迁移,造成器件性能损失和稳定性下降。同时,钙钛矿薄膜与电荷传输层界面处晶格周期性破坏产生大量未配位和低配位离子,使得界面处存在高浓度缺陷,载流子的界面传输效率因此降低。此外,界面处的高缺陷浓度也导致薄膜易与环境水氧作用而变质失活,薄膜和器件的稳定性因此降低。本论文以上述问题为背景,针对钙钛矿薄膜体相缺陷和器件界面缺陷所引起的载流子传输效率损失和器件稳定性差等问题,探索发展了体相离子掺杂和器件上下界面双面钝化修饰的工艺方法,综合提高了器件的光电转换效率和工作稳定性。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1)钙钛矿光吸收层的碱金属掺杂改性。通过在宽带隙卤化铅钙钛矿薄膜的制备过程中引入碱金属盐碘化钾(KI),有效抑制了钙钛矿薄膜内的离子迁移。研究发现,钾离子(K+)能够进入钙钛矿的晶格间隙,从而阻止钙钛矿晶粒内部的离子迁移。同时,KI可与碘化铅(PbI2)结合成层状K2PbI4,钝化晶界处的缺陷。在这些作用下,宽带隙钙钛矿薄膜的光致相分离现象得以有效抑制,薄膜光照稳定性显著提高。基于KI钝化的宽带隙钙钛矿光伏电池开路电压损失显著降低,器件效率和稳定性明显提升。此外,KI掺杂钝化作用在其他带隙的钙钛矿光伏电池中也展现出良好的普适性。(2)钙钛矿薄膜/空穴传输层的界面性能调控。通过在钙钛矿薄膜/空穴传输层界面处(即正型结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器件的上界面)引入长链烷基溴化物,成功调控并优化了钙钛矿薄膜/空穴传输层界面的性质。研究发现,在三维钙钛矿薄膜表面原位生成的二维层状钙钛矿超薄层不仅能够有效钝化薄膜的表面缺陷,还可以调控界面能级结构,从而促进光生载流子的分离和传输。进一步研究表明,烷基溴化物的烷基链长度会显著影响二维钙钛矿薄层的钝化效果,当使用具有适中链长的己基溴化铵(HABr)时,器件具有最佳的能量转换性能。此外,研究还发现这种二维层状钙钛矿薄层能够阻挡环境水分子向钙钛矿层中的渗透,并抑制空穴传输层中的锂离子(Li+)和钙钛矿层中铯离子(Cs+)向相邻薄膜的扩散,从而使得器件的湿稳定性得以显著提升。(3)钙钛矿薄膜/电子传输层埋底界面性能调控。通过在卤化铅钙钛矿薄膜与二氧化锡(SnO2)电子传输层界面处引入多功能修饰材料L-天冬氨酸钾(PL-A),有效调控了界面能级结构。研究发现,PL-A中的K+离子能够扩散进入钙钛矿薄膜中,形成梯度N型掺杂,优化界面处钙钛矿一侧的能级结构,从而促进载流子在薄膜内的传输。同时,PL-A与SnO2之间的化学吸附作用不仅可以钝化SnO2表面缺陷,还能够保证PL-A的阴离子部分在钙钛矿薄膜生长过程中不会被溶解进入钙钛矿层。计算结果表明,界面处的PL-A可形成取向分布,所产生的附加偶极能够调控SnO2功函数。此外,PL-A中的氮(N)原子可与PbI2发生配位反应,从而钝化钙钛矿薄膜下表面缺陷。在这些作用下,光生载流子在钙钛矿薄膜埋底界面处的非辐射复合得以抑制,器件性能得以显著提升,实现了 23.74%的光电能量转换效率。此外,这种界面修饰工艺在大面积器件制备中也展现出良好的性能提升效果。
其他文献
高精细度光纤法布里-珀罗微腔(简称光纤法珀微腔)具有高Q值和小模式体积,能有效增强腔内光场与物质的相互作用,近十几年来被广泛研究并应用于原子、离子、NV色心、量子点等量子系统中。而其高Q值和小模式体积也正是低阈值窄线宽激光器所需要的性能。并且,法布里-珀罗腔的选模机制使得输出激光自然地具备单模性质;光纤法珀微腔的短腔长对应较大的自由光谱区,使激光器有较大的单模调谐范围;其通过剪切压电陶瓷改变腔长来
稀土离子Er3+在4I11/2和4113/2能级之间的辐射跃迁可以产生2.7~3 μm中红外激光,由于该波段激光处于水分子的强吸收带,在高空中传输损耗小,因此在生物医学、大气遥感、太空军事等领域有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已对Er3+掺杂的激光晶体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和研究。其中YSGG基质晶体机械性能好、声子能量较低,使得Er:YSGG晶体作为2.7~3 μm中红外激光增益介质具有很大的优势和潜力。
碳基材料具有来源丰富、结构可调控、导电性能优异、耐腐蚀和环境相容性好等优点,将其开发成高效催化剂是科技工作者们孜孜不倦的努力方向。本论文通过对碳基材料中碳原子活性位点电子结构的调控,来制备高活性的碳基催化剂,评估它们在电催化氧还原反应、氮还原反应和二氧化碳还原反应中的表现,结合结构表征和理论计算探究其结构与催化活性间的“构效”关系。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具有π共轭电子结构的碳材料对氧还原反应的活性
粒子物理标准模型是人类关于自然界最为深刻的认知,其统一了除引力之外的三种相互作用,即强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非常准确地描述了微观世界的运转规律。然而中微子质量、暗物质以及暗能量等问题也预示着标准模型的不完美,新物理的寻找是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精确检验标准模型是发现新物理迹象的手段之一,这同时要求精准的实验测量和可靠的理论预言。实验技术日新月异,随着未来大型强子对撞机的升级、新对撞机的
本论文阐述了我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对幺正费米气体在超流相变附近的物理性质所进行的实验研究。依托一套全新的超冷锂镝原子实验装置,我们使用6Li原子制备出了密度均匀的幺正费米简并气体,并且改良了布拉格谱技术和可分辨动量的射频谱技术,从而对热力学性质、声波的传播与衰减、线性输运、谱函数、赝能隙等问题展开了更加深入的探索。与简谐势阱相比,盒型势阱的优势在于可以制备密度均匀的量子简并气体,而密度的均匀性则有利
以石墨烯为代表的二维层状材料以其新颖的材料性能、优异的电磁学、光学、热力学性质受到了凝聚态物理学界广泛的关注。由于某一维度上的尺寸减小到原子层厚度,二维层状材料在面内与面外两个方向均展现了新奇的电子输运特性。关于面内输运的研究,研究者们希望通过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无能隙的边缘态实现低耗散的电子输运。虽然受拓扑保护的边缘态具有鲁棒性,但实际材料中存在的各种强无序仍会阻碍以它为基础的电子器件的设计,造成安
伴随着科技和时代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企业与企业之间正处在一个极大的竞争环境中,产品和价格已经不再是决定一个企业成败与否的关键因素,对于许多跨国企业而言,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取得优势并获利,客户关系对企业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S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它是一家在中国设立的专业生产汽车维修工具的美国集团公司,主要的客户群体是该集团在各国(地区)设立的子公司并作为内部客户来维护。随着这两年全球疫情
在特定的外部刺激下,具有变构功能的DNA分子器件可以在不同构象之间进行切换,改变其形状特征,重排空间构象甚至提升性能。近年来,适配体、三链体、G-四链体和i-motif等功能核酸已经成为刺激响应型DNA器件的变构元件,特别是它们对内源性ATP、pH和K+等刺激物特异性响应的特征使它们成为活细胞成像、细胞逻辑计算、药物靶向递送和分子医学等领域的强大工具。但利用DNA构建刺激响应型的分子器件仍有问题需
热固性树脂是一种可以实现三维交联并具有稳定分子网络结构的聚合物。热固性树脂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突出的耐温性能和丰富的可加工特性等优点,因而在工业化生产过程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热固性树脂基多孔材料,简称热固性多孔材料,以其独特的孔道结构带来的新颖物理化学性质,在工业建筑、能源存储与转化、传感器和生物医疗等领域展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伴随着高分子科学和纳米科学的迅速发展,各种热固性多孔材料不断涌现,造
超大规模神经元集群的结构重建与形态分析是脑科学领域里的重要研究课题,在计算神经生物学中有着广泛应用。神经元形态是神经元活动、神经可塑性和神经连通性的关键性决定因素,被认为与神经元的生理特性和神经功能密切相关。随着光学显微成像技术的发展,从超大规模脑图像中重建出超大规模神经元集群并对这些神经元形态数据进行分析,对于研究神经系统机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对老年痴呆症和阿尔茨海默病等脑神经相关疾病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