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N2O是重要的温室气体,对全球变暖有重要影响。湿地作为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其上覆的不同类型的植被对N2O排放通量的影响至今缺乏系统的研究。本文以崇明盐沼潮滩为典型研究区域,选取潮滩典型物种芦苇及海三棱藨草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植被覆盖下沉积物N2O排放规律及影响因子,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崇明潮滩N2O释放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其中高潮滩芦苇覆盖下以排放为主,N2O年平均通量为96.95mg·m-2·h-1,无植被覆盖则以吸收为主,N2O年平均通量为-1.587mg·m-2·h-1;中潮滩海三棱藨草覆盖下N2O排放较微弱,年均值为1.54mg·m-2·h-1,无植被覆盖N2O年排放量则显著高于海三棱藨草覆盖下,全年均排放量均为正值,年均值为36.63mg·m-2·h-1;低潮滩无植被覆盖N2O年平均排放通量为3.38mg·m-2·h-1。可见高潮滩典型植物芦苇对N2O排放有促进作用,中潮滩典型植物海三棱藨草的覆盖则抑制了N2O的排放。7月N2O排放及吸收均较显著,其余月份则相对较弱。温度与N2O排放并无明显线性关系;当温度小于25℃时,N2O排放和吸收都较低,当温度大于25℃时,N2O通量显著增大。植物对氮素的吸收和分配随着生长期的不同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植株氮含量产生稀释效应,植株体各部分ON含量与地上生物量和高度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OC含量则随植物生长在前期积累升高,后期消耗降低。崇明东滩芦苇地上部分氮储量在最高时(8月)达18920.19t,海三棱藨草地上部分氮储量在最高时(9月)达25141.11t,在湿地氮循环中占重要一环,也影响了湿地沉积物氮含量。相关性分析表明,对N2O排放有较大影响的土壤理化性质的有NH4含量、OC含量、Eh值、含水率等。芦苇覆盖下沉积物表层土NH4-N浓度高于无植被覆盖,促进了N2O排放;海三棱藨草则与之相反。芦苇覆盖提高了表层土C/N,促进了N2O排放;海三棱藨草则影响不大。由于植物有一定的持水能力,高、中潮滩沉积物-植物系统含水率均高于沉积物系统,促进了反硝化的进行。植被覆盖下Eh平均值较低,且均低于200mV,不利于反硝化作用及N2O排放。植被覆盖影响沉积物表层土理化性质的机理十分复杂,且不同植被影响各不相同。总体而言,芦苇对理化性质的影响大多促进了N2O排放,海三棱藨草则与之相反,这也与实测值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