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漂泊荆湘行迹交游考论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fei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历三年(768),杜甫离开夔州来到江陵,开启了漂泊荆湘之旅,这也是杜甫人生中的最后一个时期。学术界对杜甫晚年的论述并不多,致使漂泊荆湘成为后来研究杜甫的空白之地。本文以杜甫荆州、湖湘的诗歌作品为研究对象,对杜甫在荆湘两地的行迹与交往的人物进行详细的考证,以梳理杜甫晚年生活的行迹以及他的心路历程。针对杜甫离夔出峡的原因,本文对学术界的成果加以汇总,分析得出人情是杜甫前往荆、湘两地的一个重要因素,这对研究杜甫晚年的行止有着重大的意义。同时生存状况与他身上所肩负的政治理想和家族传统,使得杜甫选择在漂泊荆湘时期展开自己的交游活动。本文以《杜甫全集校注》为依据,对杜甫在荆湘两地所作的153首诗做了详细地分析。梳理出了杜甫漂泊荆湘时交往的人物多达65人,并结合史料与学术界最新的成果对这65人在与杜甫交往之时的人生履历进行了详细的考证。其中对三位身份存疑的人物李中丞、颜少府、李员外进行了明确,他们分别是李复、颜颀、李崟。同时,在行迹这一方面,参照前人所著,对杜甫漂泊荆湘之路做了清晰的勾勒。并推断杜甫在荆州时曾到过当阳,对其行踪进行了新的梳理。明确了杜甫漂泊荆湘时的行迹与交往的人物之后,总体来说荆湘两地的人情较为浅薄,尽管在这中间也有许多温暖的友人给予杜甫帮助,但事实上杜甫还是面临着人生中最大的困境。身为检校工部员外郎的他,不能北归任职,漂泊荆湘又得不到有力之人的引荐,杜甫对政治渐渐产生了疏离感,消极的情绪逐渐显露。与之伴随的是客居意识和隐居想法的萌生,尽管如此,杜甫的隐居之路并未成行。在他的心中,长安依旧是他最惦念的地方,所以杜甫最终决定踏上北归长安之路。怎奈,命运是无情的,杜甫将脚步停留在了湖湘之地。
其他文献
<正>目前胃癌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及靶向治疗,尚无统一的标准策略及治疗方案。对于可手术切除的胃癌患者,美国依据INT0116试验制定了胃癌根治性手术联合术后
<正>"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在诸多优秀的文化特质中,中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以人为本、以和为贵、协和万邦正是当前全球发展所急需的,也符合人类共同发展的时代潮流
会议
通过运用全面预算、加强成本费用控制对企业实施管控,能够把企业作为以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能力,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正>搞清楚地震发生机理,详尽了解地壳上地幔,特别是发震位置的介质结构以及应力状态是实现地震预报的关键。地震深部探测是了解地壳上地幔介质结构和性状最有效可靠的方法。
高素质教师队伍是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建立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开展深层次的校企合作,丰富教师的专业实践经历,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是推进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关
通识教育的知识论问题不仅是一个认识论问题,更关系到具体的制度设计乃至通识教育在高教领域的合法性。借用亚里士多德的知识类型概念,梳理了通识教育领域两种不同的知识类型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视频监控技术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视频监控系统逐渐从模拟化、数字化向网络化、高清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本文首先从高清的定义出发介
教育实习是师范生从学生转换成教师关键的一步。通过教育实习,学生把知识综合运用于教育和教学实践。基于重庆师范大学2011级英语师范实习生分析调查,笔者分析指出现阶段英语
重庆市自2010年2月7日起实施交巡警合一体制改革后,构筑起了"打击犯罪更彻底、服务百姓更直接"的社会新型防控体系,被誉为"重庆模式"、"重大创新"和"民心工程"。目前,交巡警体制在我
文章首先阐述了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动机缺失的原因,然后提出了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动机激发与维持策略,包括给予学生充分的正向激励,提高其自信心;给予学生关爱,增强学习有助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