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全通常是指主体存在的一种不受威胁、没有威胁的状态。生态安全是指一个国家或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生存环境处于不受或少受破坏与威胁的状态。随着我国城市规模的扩大和数量的增加,许多城市陷入了交通阻塞、住房短缺、环境污染、水资源缺乏等困境。特别是生态环境的污染问题,已经严重制约着我国城市的健康持续发展,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已逐步上升为生态安全问题。特别是西南山地城市生态系统具有很强的敏感性和脆弱性,对外界因素(人类活动)抗干扰能力低。随着山地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加快,人地矛盾和破坏性建设也严重影响到山地城市经济-文化-资源-生态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已威胁到山地城市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探讨山地城市生态安全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对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论文从分析城市生态系统的本质特征和内在机理出发,指出和揭示了我国城市存在的主要生态安全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从理论上明确了影响城市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和关键因子。运用理论分析成果,以人居环境理论、系统动力学理论、系统论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理论依据,运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框架模型,建立了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因素层和指标层的4层26个指标的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其中指标层涵盖了人口压力、土地压力、水资源压力、空气质量、社会经济发展压力、生活质量、能源状态、资源质量、环境质量、污染控制、经济投入力度、产业结构优化程度和智力投入等13个方面的内容。将城市生态安全水平划分为五个评价等级(不安全、较不安全、临界安全、较不安全、安全);同时比较各种评价方法优劣,选择评价效果较为理想的模糊综合评价法作为本次定量研究的方法。根据以上建立的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绵阳市已有的调查数据和有关统计资料,对绵阳市1998年至2005年间的生态安全水平进行了纵向评估。结果表明,绵阳市的生态安全水平发展趋势良好,但就所处的生态安全等级来看,该市总的生态安全水平并不乐观。根据对绵阳市生态安全状况的具体分析,提出了解决城市生态安全问题的对策。本文的研究成果可应用于城市生态安全评价的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对城市生态安全评价理论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