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监督:完善我国官员问责制度的新途径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ie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正在努力打造责任制政府,需要建设一套完备的官员问责机制作为制度支撑。但我国现有的官员问责制度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目前问责的主体主要局限在行政体制内部,内部主体缺乏更为广泛的情报收集机制和启动机制,而外部主体很少可以染指对政府官员的直接问责活动,并且行政问责的内部主体与外部主体相脱节,形不成合力。这种种的缺陷导致了这套行政问责制度时常疲软无力,无法发现政府官员的不良行为且不能及时问责,也限制了我国责任制政府建设的进程。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BBS、博客、微博等网络公共发声平台迅速普及,掀起了一场“媒体革命”,打破了传统媒体的话语霸权,社会正逐步进入一个人人可以自由向公众发声的“自媒体”时代。在这新现实条件下,公民自发的聚集在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形成一个公共领域。社会公民与传统新闻媒体也通过网络结合起来,尝试着利用网络行使参政问政的权利,释放之前久被压抑的监督政府和政治参与的诉求。这些尝试与努力已经获得了一定的成果,很多不法官员都是被公民通过网络及时曝光,为内部问责机制提供了重要情报,启动了正式的问责程序。网络监督正日益演变成为社会公众监督政府及公职人员行为的重要手段。此趋势也为当前政治系统所察觉重视,逐步将其作为一种情报收集机制和问责启动机制纳入问责系统,弥补了现有问责机制的缺陷,形成具有我国鲜明特色的监督政府和反腐败的全新途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自发形成的网络监督作为一个新兴事物,还存在各种内部问题和外在困境。一方面,网络监督本身具有意见领袖的话语霸权,网络空间的群体极化现象和无政府状态,以及网络信息传播过程中的片面性和失真性等问题;另一方面,网络监督也面临着一些地方政府的排斥打压,缺乏完善的法律制度支撑以及网络举报人得不到保护等外部困难。因此需要采取多种措施,转变政府观念正视网络监督的发展,及时公布政府信息,引导多元的网络舆论走向;加强对网络的立法,构建与正式的问责制度接轨的机制;还需要网民们加强自身教育,规范网络言行。总之,完善官员问责制需要正视网络监督,扬长避短,引导其向积极方面发展。
其他文献
破产清算中税收债权优越性限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破产清算中税收债权的优越性通过税收强制执行权和税收优先权实现,具体表现为税收滞纳金不适用破产撤销权制度规则和税收优先权规则,最终达到的效果是破产清算时税收债权包含税收本金和税收滞纳金优先于普通债权受偿。税收债权优越性的逻辑在于对国家利益的保护。然而,实践证明税收债权之保护往往导致普通债权无法受偿。税收滞纳金不适用破产撤销权制度不仅违反了破产法债权集
学位
海牙国际私法会议在其第20次外交大会上通过了 2005年海牙《选择法院协议公约》,这为涉外诉讼管辖和外国判决的承认与执行提供了首个国际公约的实践蓝本。中国政府于2017年9
学位
仰赖改革开放,为顺应市场经济发展,大批农村集体土地被用于城市发展。农民的土地被征收,但利益并没有得到充分保障,农民的权益和城市的发展成为了首要社会矛盾。现行征地补偿范围
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会经济利益关系、就业方式、分配方式以及组织形式等越来越多样化。在这一背景下,不可避免地会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思想价值取向
从GATT到WTO,全球贸易自由化一直是国际社会努力追求的目标,在各种形式的国际贸易谈判过程中,关税等传统贸易壁垒已经受到了国际条约、双边协定或多边协定的诸多限制。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