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建设郊野公园,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城乡统筹发展要求的重要载体和具体体现,也是促进城郊农村地区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市民游憩空间、促进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益、优化城市布局的现实需要。当前上海正处于“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2012年在上海郊区选址了21个郊野公园,并在2013年先期启动5个试点公园作为实践。对于上海而言,郊野公园是一个“新生品”。由于郊野公园原有规划建设的理论体系是建立在特定体制、经济、文化背景下,如果简单地生搬硬套国外固有经验,将产生难以实施的问题,最终导致设计目标的落空。为此,浦江郊野公园在景观设计过程中,充分结合地区发展条件和现状资源,因地制宜,在功能定位、生态景观塑造、地区景观特色体现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思考和探索。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实证研究法,论述了近郊都市型森林郊野公园的概念与景观特性,以及上海郊野公园的基本概念、特征和上海近郊森林的特征。依据近郊森林型郊野的功能和特征,充分分析上海浦江郊野公园的区位和资源条件,从而确定近郊都市型森林郊野公园的定位。结合现状调研与评价,设计提出四个关键性问题:首先,近郊都市型郊野公园必须要平衡城市特性和郊野属性之间的关系。公园既要满足郊野生态又要满足城市公众的日常游憩,在这种价值冲突下,设计提出了郊野公园资源评价系统,在此基础上,划定保育恢复区,整理调整区及缓冲区。根据划定的区域的规划原则,明确游憩价值较高的资源将主要有资源本身特征决定游憩利用方式;其次,以苗圃林为生态基底的现状,必须采用适宜的林地设计策略。在提出设计策略前,必须结合实地踏勘以及景观功能需求,了解规划区植物的结构特点,对所有林地斑块进行分析评价,提出整体保护、局部提升、适当重建三个斑块的分布及技术导则,在此基础上提出郊野绿化设计模式;再次,项目基底内单体资源不突出,如何塑造特色?设计结合基地实际情况提出以资源为导向和以游憩需求为导向的景点设计策略,从而营造公园内的特色景点,增加公园的吸引力。最后,有诸多城市道路穿越公园,公园与城市有很多交界面,如何使得公园真正成为城市开放空间的一部分,对城市景观风貌起到体验作用。设计分层次重点分析了相关经典案例,借鉴其经验,提出有针对性的关键技术,并进行具体应用。研究目的在于深入探索近郊都市型森林郊野公园景观设计,为未来实现上海郊野公园建设提供试点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