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资金互助社作为社员之间调剂余缺的互动平台,能够较为简便的满足农户贷款需求,为农户的农业生产及生活开辟新的融资渠道,提升了农户贷款的可获得性。农村信用社经历多次改革后已演变为农村商业银行,支农作用逐步弱化,村镇银行等其他金融机构惠农措施更为有限。而以自愿、互助、互利、民主和低盈利性为基本性质的农村资金互助社在促进农民增收、加快新农村建设和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上意义重大。然而,农村资金互助社作为农村地区的新生事物,其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出现了"大农吃小农"、内部人控制、高息揽储违规贷款等问题,这些问题使得农村资金互助社社员之间原有的互助合作性降低,偏离了服务社员的宗旨,资金互助社贷款易倾向于高收益行业,资金互助社趋利导向性增强,组织"使命漂移"时有发生。组织良好的运行需要有较为完善的治理加以约束,治理有效性的充分发挥能够纠正组织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偏误,保证组织沿着既定目标发展。资本结构和治理机制作对抑制组织使命漂移十分重要。基于此,本文从组织治理有效性视角出发,通过对农村资金互助社资本结构和治理机制的剖析,探讨农村资金互助社"使命漂移"动因。首先,在分析资金互助社现有相关文献的基础之上,提出从组织治理有效性视角探究农村资金互助社使命漂移的动因;构建基于资源—能力的控制权分析框架阐述资本结构对组织使命漂移的影响,同时剖析治理机制对组织使命漂移的影响,并提出研究假说;通过对组织治理有效性与组织"使命漂移"的定性分析,揭示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后文定量分析奠定基础。其次,基于资金互助社为农性、地域性和成员性特征,以资金互助社互助金投放中三农领域投放占比来衡量组织"使命漂移"程度,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资金互助社资本结构、内部监督、管理者激励、社员退社和外部环境对资金互助社互助金三农投放比的影响,检验本文的研究假说。运用案例分析法,对滨海县农村资金互助社资本结构和治理机制进行剖析,从实际案例中验证前文的实证结果。最后,总结组织资本结构和治理机制抑制农村资金互助社"使命漂移"作用路径,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通过分析农村资金互助社资本结构和治理机制对组织"使命漂移"影响,本文主要得出以下研究结论:(1)农村资金互助社资本结构影响组织"使命漂移"程度。基于资源—能力的控制权分析框架说明资金互助社资本结构对组织使命漂移的影响。(2)农村资金互助社治理机制影响组织"使命漂移"程度。资金互助社内部监督、管理者激励、社员退社及外部环境共同影响组织发展目标的实现程度。(3)组织治理有效性的充分发挥能够抑制组织"使命漂移"程度。基于组织治理有效性的理论分析框架并结合实证分析发现,组织资本结构和治理机制对抑制组织"使命漂移"效果显著。进而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通过优化资本结构,约束资本大户趋利主张;实现"能人"治社与民主管理协调发展,保障社员参与度;改善对管理者的激励机制,降低内部合谋行为;强化社员退出机制,加大管理者违规机会成本;完善外部环境,促进资金互助社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