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风险的定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风险是单侧风险概念,仅指可能导致损失的不确定性,而广义的风险是一种双侧风险概念,包括导致损失以及带来收益的两方面不确定性。正确对待风险的态度应该是管理风险,而不是消除风险。即应当认识到,风险也是收益的来源,要适当的承担风险才能够获得额外的收益。但投资者面临的风险到底有多大?如何来进行衡量?投资者能够承担的风险又有多大?这就是风险的测度问题。 风险的测度问题是风险得以有效控制的前提,1952年美国经济学家马柯威茨(Markowitz)在《金融杂志》发表题为《资产组合的选择》的论文,由此奠定了现代资产组合理论的基础。Markowitz使用均值-方差模型(Mean-VarianceModel)来对资产进行选择,这个模型用资产组合的方差(标准差)代表投资者面临的风险,一切风险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最大程度的实现相同期望收益下的最小方差。均值-方差模型为风险和收益的测度、投资组合的选择等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工具,此后的投资组合理论研究大都沿该模型的方向进行。 而在实际中,投资者仅仅知道自己所面临的收益与收益均值之间波动程度的大小即方差(标准差),并不能保证其一定能够有效的进行风险控制,将所面临的风险降到最低。投资者还需要知道,自己在一定持有期间内所能够承受的最大损失,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可以保证自己遭受的损失不超过这个最大损失,这就引入了VaR(Value at Risk)的思想。VaR作为衡量风险的指标,可以做如下表述:“在未来N天内,我能够以t%的概率保证我的损失不超过V元”,这个V,就是VaR。近年来,VaR思想已经成为实践中度量和控制风险的工具。 本文拟对引入VaR约束的均值-方差模型进行研究,整个研究集中于VaR约束给均值-方差模型的有效集和最优选择带来的影响,并对其应用进行了举例说明。本文的研究思路是:从风险的概念及风险管理相关理论开始,结合传统和现代风险度量理论的成果,以Markowitz的投资组合理论——均值-方差模型为基础,提出引入VaR约束的均值-方差模型,并对引入VaR约束后的有效边界及其对投资者最优选择的影响进行研究,最后还对引入VaR约束的均值-方差模型在实践中的意义进行了总结。 按照以上思路进行分析,文章得出两个主要的结论: 1.引入VaR约束后的资产组合有效边界会发生变化,从而投资者的最优选择也会发生变化。但变化的具体特点依投资者的风险类型和给定的VaR边界值而定。 2.引入VaR约束对投资者最优选择的影响表明:监管当局仅仅通过VaR工具来衡量金融机构的最低监管资本的做法,其有效性依被监管机构的风险类型而不同,被监管机构有进行监管套利的动机。 本文结构安排如下: 第一章是导论,着重介绍风险管理理论概念及综述,为后面的研究起到背景阐述的作用。 第二章概述传统Markowitz均值-方差模型的理论基础、基本思想及其缺陷,简要介绍无约束均值-方差模型的有效集及基于效用最大化理论下的最优选择,并在结尾处指出在模型中引入VaR约束的必要性。 第三章是文章的核心章节之一,从介绍VaR的基本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入手,重点论述了引入VaR约束之后资产组合的有效集的特点及不同参数下VaR约束对投资者最优选择的影响。本章主要采用文字和图形结合的介绍方法,替代了同类研究中复杂的数学推导,使结论更明确。 第四章是文章另一核心章节,研究模型的实际应用。主要分为两部分:首先任意选取10只股票在101个营业日内的日收盘价,计算出该组合可能的投资范围,从而简单说明模型的应用。其次着重说明VaR约束对银行业监管的意义,并且分析了在我国金融机构监管或资产组合选择问题中应用VaR约束应该注意的问题。 第五章对全文的研究内容进行了详尽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