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城市的发展与进步,城市内的建筑更替不断加剧,越来越多的传统建筑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弃与存得问题,人们对于传统建筑的保护、改造与再生利用的研究也越来越多。然而有这么一类传统建筑,它们应该算是传统建筑中的“弱势群体”,它们是由当地的居民和匠人共同合作建造的,是民间文化与传统工艺结合的产物,它们植根于悠久的历史文化之中,经历了漫长岁月的磨励与自然变迁的涤荡,以其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独特多变的空间形式以及科学精细的结构技术,展现了几千年来各族人民在不同地域环境、社会文化、构筑技术下所创造的智慧与财富,它们就是传统民居。与保存完整的宫殿、聚落等相比,现存的很多传统民居都是单独一座坐落于充斥现代建筑的城市中,它们达不到文物保护的要求,但是它们能展示地域的文化与建造工艺,又能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特点,因此传统民居的保护对民间文化与工艺的传承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将通过实际工程探讨传统民居保护中的一种方式——易地保护与再生。本文的研究对象位于沈阳方城内,是沈阳市内为数不多的两座传统民居院落。在城市发展的冲击下,为了保护这两座传统民居,政府计划将他们易地保护迁建于沈阳建筑大学建筑遗产保护基地内。笔者将以实践调研与研究为基础,通过文献阅读、比较分析、实践参与等方法对这两栋传统民居的易地保护与再生进行详细的研究。文章首先从理论开始,以实例与中国木构建筑易地保护的可行性为经验与实践依据,论述传统民居的易地保护与再生;然后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背景分析、现场的调研测绘、构件的拆解整置为本文的研究提供有力的理论与数据支撑;接着以这两座传统民居的重建设计、施工复原、空间再生的实践内容为依据,论述传统民居在易地保护与再生过程中的设计与施工方法;最后从生态环境营造方面的论述了这两座传统民居在易地保护与再生过程中应用的的技术方法以及技术更新,保证传统民居的可持续发展;文章的末尾总结了这两座传统民居易地保护与再生过程中的操作程序与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另外,在文章的正文后面,笔者节选了从前期调研到后期设计与施工的相关记录与图纸作为本文研究的具象分析过程。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为以后相似的项目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帮助,使中国传统民居在今后的历史长河中保存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