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采用随机对照的实验方法,探讨七叶一枝花酊治疗毒蛇咬伤后肢体肿胀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5-羟色胺(5-HT)、组胺(HA)的影响。方法1.将符合纳入标准的于2013年3月-2013年10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蛇伤救治中心住院的毒蛇咬伤致肢体肿胀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入院后,对照组予采用常规系统的毒蛇咬伤临床治疗方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七叶一枝花酊外涂肢体肿胀处。两组患者分别测肢体肿胀程度,记录肿胀消退时间,并查治疗前与治疗后第3天、治疗后第7天抽静脉血检测五羟色胺、组胺水平,并作对比分析,得出结论。2.完成研究的病例共60例,治疗前对两组病例的性别、年龄、肢体肿胀程度、就诊时间、病情分级评分、致伤毒蛇种类、血清前组胺、5-羟色胺进行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差异,具有可比性。结果1.肢体肿胀程度: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表现为治疗后肿胀较治疗前消退。治疗组与对照组于治疗后第3天及第7天进行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对肢体肿胀程度的改善要优于对照组。2.肿胀消退时间:两组肿胀消退时间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肿胀消退时间平均为7.16±1.53天,对照组肿胀消退时间平均为8.33±1.60天。说明治疗组肿胀消退时间较对照组有优势。3.血清5-羟色胺水平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清5-羟色胺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5-羟色胺水平均有下降。治疗后第3天、第7天两组组间血清5-羟色胺水平进行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的血清5-羟色胺水平低于同期的对照组。说明治疗组治疗后血清5-羟色胺水平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4.血清组胺水平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组胺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组胺水平均有下降。治疗后第3天、第7天两组血清组胺对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的血清组胺均低于同期的对照组。说明治疗组治疗后血清5-羟色胺水平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5.不良反应: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用药过程中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1.七叶一枝花酊外用治疗毒蛇咬伤后的肢体肿胀,疗效明显,其表现在可以显著促进肿胀的消退、缩短肿胀消退时间,且七叶一枝花酊在外用治疗肢体肿胀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外用药,值得临床推广。2.七叶一枝花酊具有促进蛇伤肿胀患者血清5-羟色胺、组胺水平下降的作用。但七叶一枝花作为一种外用药,其对机体5-羟色胺、组胺作用机制需作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