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该硕士论文由两个研究部分组成。研究一为横断面研究,目的为(1)通过大样本测评,建立以上海市为代表的我国不同年龄段社区老年人行动机能和踝关节本体感觉的标准值;(2)比较社区老年人行动机能和踝关节本体感觉在不同年龄组之间的差异并与国外同龄组进行对比;(3)研究年龄、身体质量指数、行动机能和踝关节本体感觉的关系。研究二为随机对照实验干预研究,在研究一的基础上,探究5周进阶性点杯平衡训练和5周下肢力量训练对社区老年人行动机能和踝关节本体感觉的影响。研究方法第一部分横断面研究:招募上海15个社区60周岁以上老年人256名,进行基本信息采集,行动机能测试采用计时“起立-行走”测试和30秒坐站测试,踝关节本体感觉测试采用踝关节主动运动识别测试。第二部分干预研究:基于循证物理治疗数据库指南(PEDro)设计,为多中心、单盲、随机对照实验。4个社区共100名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人被随机分为3组:进阶性点杯平衡训练组(点杯组n=30),下肢力量训练组(力量组n=30)和健康宣教组(对照组n=40)。首先进行基线测试(研究方法同横断面研究),然后干预组进行为期5周、每周2次、每次60分钟的运动干预。5周后进行干预后测(测试内容与方法同基线测试)。数据统计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Version 26进行处理(1)使用平均值±标准差进行描述统计;(2)使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下面积(AUC)均值表示踝关节本体感觉敏感性,并转换为角度;(3)使用皮尔逊相关分析年龄、身体质量指数、行动机能和踝关节本体感觉之间的关系;(4)使用单因素方差和事后检验分析比较1)不同年龄段老年人行动机能和踝关节本体感觉的差异性;2)不同运动干预分组基本信息、行动机能和踝关节本体感觉的基线测试差异性;3)不同运动干预分组行动机能和踝关节本体感觉在运动干预前、后差值的差异性;(5)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组内不同运动干预前、后行动机能和踝关节本体感觉变化的差异。研究结果研究一:横断面研究结果研究纳入256名老年人,平均年龄71.07±7.04岁,其中男性137人,女性119人。将被试群体按照年龄分成5组:60-64岁组(G1)n=45,65-69岁组(G2)n=75,70-74岁组(G3)n=63,75-79岁组(G4)n=35和80岁以上组(G5)n=38。(1)描述统计分析结果显示,G1、G2、G3、G4和G5计时“起立-行走”测试、30秒坐站测试和踝关节本体感觉的标准值分别为:7.49±1.57秒,8.08±1.51秒,8.65±2.06秒,9.70±2.13秒,10.74±2.53秒;17.33±4.44次,16.96±5.15次,15.04±5.58次,15.30±4.81次,14.29±5.07次;1.54±0.51度,1.51±0.52度,1.63±0.57度,1.53±0.37度,1.85±0.64度;(2)皮尔逊相关分析显示,年龄和计时“起立-行走”(r=0.489,p<0.001)、30秒坐站(r=-0.208,p=0.001)、踝关节本体感觉(r=0.152,p=0.015)显著相关。计时“起立-行走”和30秒坐站显著性相关(r=-0.307,p<0.001);(3)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计时“起立-行走”测试、30秒坐站测试和踝关节本体感觉测试均随年龄的增长呈现下降趋势(F=75.351,p<0.001;F=9.799,p=0.002;F=6.441,p=0.012)。计时“起立-行走”测试、30秒坐站测试和踝关节本体感觉测试在不同年龄组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F=19.394,p<0.001;F=3.221,p=0.013;F=3.116,p=0.016);研究二:随机对照干预研究结果(1)最终87人完成实验(点杯组n=25人,力量组n=27人,对照组n=35人),样本流失率13%。(2)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三组基线水平的行动机能和踝关节本体感觉没有显著性差异(F=2.329,p=0.104;F=0.103,p=0.902;F=2.980,p=0.056),干预后测数据中,除了计时“起立-行走”测试的差值在三个组别中没有显著性差异(F=0.417,p=0.660),30秒坐站和踝关节本体感觉测试具有显著性差异(F=5.236,p=0.007;F=3.229,p=0.045)。事后检验发现,点杯组和对照组相比,30秒坐站测试和踝关节本体感觉测试表现显著提高;力量组和对照组相比,30秒坐站测试表现显著提高;(3)配对样本t检验显示,5周进阶性点杯平衡训练可以显著提高30秒坐站能力(p=0.019)和踝关节本体感觉(p=0.010);5周下肢力量训练可以显著提高计时“起立-行走”能力(p=0.023)和30秒坐站能力(p=0.003),而对照组在行动机能与踝关节本体感觉上均没有显著变化(p>0.05)。研究结论及建议研究一:(1)上海市社区老年人中,不同年龄段行动机能和踝关节本体感觉具有差异性;具体来讲,行动机能在70岁之后显著下降,其中计时“起立-行走”75岁之后显著下降,30秒坐站在70岁以后显著下降,踝关节本体感觉在80岁之后显著下降;(2)上海市60-64岁,65-69岁,70-74岁,75-79岁,80岁以上社区老年人计时“起立-行走”测试和30秒坐站测试的标准值均优于西方国家相同状况同龄人;(3)在社区老年人中,行动机能与踝关节本体感觉和年龄相关,并且随年龄呈下降趋势;研究二:(4)5周进阶性点杯平衡训练可提高社区老年人行动机能和踝关节本体感觉,而5周下肢力量训练仅提高该人群行动机能。本研究所测得的上海市社区老年人行动机能与踝关节本体感觉标准值,为社区老年运动康复提供了重要参考标准和依据,同时也为建立本土化社区老年人的运动评估体系打下了理论基础。国内外研究表明,行动机能与踝关节本体感觉是制约老年人平衡和跌倒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社区老年运动康复中,有必要使用计时“起立-行走”测试、30秒坐站测试和踝关节主动运动识别测试对社区老年人的行动机能和踝关节本体感觉进行评估。基于本研究成果,提示70岁之前应对行动机能、80岁之前对踝关节本体感觉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对维持老年人的行动机能、本体感觉和预防跌倒等不良事件发生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