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主要发达国家的资本国际间流动就有了相当的发展,但是发展比较缓慢。战后,随着西欧和日本经济的恢复,尤其是60年代后第三次科技革命所带来的发达国家经济迅速发展及生产国际化趋势的急剧加强,资本国际流动开始加速,规模空前扩大。与战前不同的是战后的国际资本流动中,对外直接投资(FDI)居主要地位且发展迅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外资从零起步,实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外资已逐渐成为发展经济和推动中外经贸交流的重要手段。本文正是在总量分析的层面上,用理论和实证分析、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的问题。本文主要从技术、产业升级、外贸竞争力、区域经济发展、就业五个方面来论述对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首先,对于外商在中国目前的投资状况进行总体的概况;对于我国之所以吸引如此多的外资的原因进行分析;分析了FDI的技术外溢效应(主要是指示范效应、竞争效应、关联效应、培训效应);通过技术外溢效应对中国的技术升级的积极的促进作用;提出了技术外溢效应的实现条件以及我国目前所具备的条件;指出了FDI在中国发挥技术外溢效应所受的制约因素;最后提出了对于利用外资充分发挥FDI技术外溢效应的对策。其次,研究FDI和中国产业升级的相关性问题:提出了产业升级的概念以及外商在我国的产业分布状况;指出了FDI对与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主要从技术升级、产业结构调整来谈);然后又从投资方式、资本回流、理论分析指出其促进作用的局限性;最后就如何更好地发挥FDI对于我国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提了一些建议。再次,研究FDI与中国外贸竞争力的相关性问题:通过对产业贸易竞争指数TC的分析得出:我国产业贸易最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指出了FDI与我国加工制造业的竞争力的关系;通过1980-2001年FDI企业进、出口增长对我国外贸进、出口的绩效分析,得出了FDI对于我国外贸竞争力提高的积极地拉动作用;从FDI进口和出口对外贸易两方面商品结构来谈对于改善我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作用;指出FDI重点流向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部门对我国外贸竞争力的长期影响;最后对如何利用FDI提高我国的外贸竞争力提了几点建议。另外,研究了FDI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相关性问题:我国由于地理、历史等原因造成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而从近些年来FDI的投资区域的分布又加大了这种不平衡;分析了FDI对各地区平均劳动生产率差距的影响;指出投资效率和各地区就业状况不平衡的关系;分析了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最后就如何更好地利用FDI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最后,提到了FDI对于中国就业的影响:首先,从直接影响(创造就业、就业效率提高)和间接影响(通过对投资、贸易、技术水平、产业结构的影响,间接对我国的就业产生影响)两方面论述了跨国公司对于中国就业的影响;指出了FDI不同时期对我国产生不同的就业数量效应的原因(产业结构升级、我国服务业发展不充分);就如何充分发挥FDI在创造就业发面积极的促进作用提出一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