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冷却循环水的结垢问题,仍然是冷却循环水系统中的主要问题。冷却循环水系统中的结垢对冷却循环水系统的危害较大。有机磷阻垢剂被广泛应用于循环冷却水系统中,然而此类含磷化合物不容易被普通的生化法快速处理掉,从而被直接或间接的排放。因此会造成水体中的磷浓度升高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为有效的解决防垢、除垢的过程中造成磷污染,本文通过利用电化学技术,对水中的有机磷进行富集进而能够达到回收的效果。通过采用电化学阴-阳极协同作用,在阳极对有机磷进行氧化,将有机磷氧化为磷磷酸盐。通过阴极局部区域内高pH的条件将磷酸盐与钙发生反应形成磷酸钙沉淀。阳极采用氧化效果较好的BDD电极,采用纯钛网作为阴极。通过考察不同条件对磷酸钙富集情况的影响,从而确定最优条件。首先对阳极氧化有机磷的条件进行了考察,通过电化学工作站CV检测得出,BDD电极氧化有机磷均为间接氧化,并未在阳极表面发生直接氧化。接下来对不同电流密度条件下检测有无机磷浓度、TOC、TIC、铵态氮浓度和硝态氮浓度考察电流密度对氧化能力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铵态氮的浓度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硝态氮的浓度随着电流密度增加,最终反映浓度也随之递增。TOC、TIC同样显现出相同的规律,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加阳极氧化能力随之增强,但电流密度从20 mA/cm2增加到30 mA/cm2时,氧化能力增加的并不明显。综合考虑电流密度为20 mA/cm2时为最优氧化电流密度,同时也是阴极富集磷的最优电流密度。通过改变初始pH考察对磷富集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初始pH对磷富集不存在影响。采用无机磷源及不同种类的有机磷源进行实验,结果显示均未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当溶液中钙的初始浓度不同时,溶液中总磷的去除率出现较为明显的变化。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干扰离子后也对总磷的去除率产生影响。不含镁的情况下,磷的去除率分别为81%(EDTMP)和82%(KH2PO4),钙的去除率分别为34%(EDTMP)和39%(KH2PO4)。而含有镁的情况下,磷的去除率分别为49%(EDTMP)和47%(KH2PO4),钙的去除率分别为22%(EDTMP)和18%(KH2PO4)。未加入碳酸根离子的反应体系中,磷的磷的最终去除率为81%(EDTMP)和82%(KH2PO4),而加入碳酸根离子的反应体系中,磷的最终去除率为42%(EDTMP)和38%(KH2PO4)。根据物化检测结果显示,不同条件下阴极表面产生的沉淀物为磷酸钙、碳酸钙及氢氧化镁。上述研究可以发现,阳极的氧化能力对于阴极富集磷也存在影响作用,因为有机磷被氧化为无机磷的速率决定着无机磷被富集的速率。因此对不同的氧化体系进行了考察—DSA阳极与电芬顿体系相结合。首先考察的是不同电流分配情况对氧化能力的影响,通过检测TOC、TIC、硝态氮及铵态氮的浓度变化,验证不同电流分配情况下的氧化能力。实验结果显示电流分配在20-5 mA/cm2(钛网阴极-石墨碳毡阴极)的条件下为最优电流分配条件。继续对钛网阴极富集磷的能力在不同条件下进行考察,在20-5 mA/cm2电流分配情况下反应时间为30 min时浓度为最高(1.1 mg/L)之后浓度开始下降,其他电流分配情况在反应30 min时分别为0.7 mg/L(25-0 mA/cm2)、0.6 mg/L(15-10mA/cm2)、0.8 mg/L(0-25mA/cm2)。在25-0 mA/cm2电流分配情况下,钙的去除率为30%为最优电流条件。通过考察不同初始浓度的钙对总磷的去除的影响得出,钙浓度为25 mg/L时,总磷的去除率明显低于钙浓度为50、100 mg/L。并且钙浓度为50 mg/L和100 mg/L,总磷的去除率基本相同。另外溶液中加入的Fe2+待反应结束后,溶液中未检测到任何Fe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