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宁夏回族汉语嵌入词的研究为个案,经过对回族语言演变的历史回顾,考察了回族的形成与汉语的关系,提出了“镶嵌”的设想来解释民族的融合造成的语言问题的多样性。 回族语言在经过多语到双语再到单语的语言演变过程中,虽然使用汉语作为民族共同语,但并没有完全丢弃原有民族的语言,而是携带着部分先民语言进入汉语,镶嵌进汉语的语言系统中,与经过回族伊斯兰化的汉语变体一起形成了独特的回族汉语,用以民族内部的语言交流。回族汉语实际上是专用于回族内部的汉语的一种社会变体,它的形成有其特定的社会基础和心理基础,是回族独特社会生活和民族心理的反映。 在考察了回族汉语嵌入词的特点后,我们观察到回族汉语嵌入词在语言规律上服从汉语的语法语音规律,在实际使用可与汉语词语组成意义固定的词组,也可灵活的组成临时的词组,表达回族特有的民族文化意义。 经过对回族语言嵌入词词汇词源和意义的分析,我们发现回族汉语嵌入词有其特殊的来源。一是来源于回族先民语言的沉淀,二是来源于回族的经堂语。这两种来源的回族汉语嵌入词的应用范围不同,形成时间也不相同。 从回族汉语嵌入词的嵌入类型上,我们把回族汉语嵌入词分为音译词、音译加注词、音译兼意译词和意译词。作为回族汉语中的嵌入词,这些词语本身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在回族汉语嵌入词的发展轨迹中,我们观察到回族汉语嵌入词的变化发展是一个逐渐汉化的过程。 回族汉语嵌入词一经形成,就成为回族的语言标志,标志着回族的民族属性。回族汉语嵌入词的这种语言标志,又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民族内部的语言交际功能和组织联络功能。 在回族社区现代化的进程中,回族社区现代化程度的不同,造成回族汉语嵌入词在不同回族社区中使用程度不同,使用范围、使用人群、使用频率不同。 总之,在宁夏回族汉语研究的个案中,我们发现“借用”理论存在理论上的错误。一直以来,我们都是站在汉语的立场上,从汉语这个“内部”看待从汉语“外部”借来的“外来词”。作为已经使用了汉语作为民族共同语的回族,学界普遍的观点仍然把回族汉语中特殊词语作为“外来词”或“借词”,用借词理论来解释回族汉语中特殊词语的问题。而相对于回族来说,这些词语不是外来的,是先民语言词语和经过本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