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痕与危机—托妮·莫里森的《最蓝的眼睛》之创伤研究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fubaguo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托妮·莫里森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非裔美国女作家。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最蓝的眼睛》于1970年出版,讲述了黑人小女孩佩科拉充满社会歧视和家庭虐待的成长历程,佩科拉渴望拥有她心目中象征着美的蓝眼睛,渴望改变生活,融入社会,但最终从幻想走向疯癫。本文运用创伤理论,从再现、记忆、复原三个方面探讨小说人物创伤症状的表现形式,创伤产生的原因,及其创伤复原的努力与结果。本文认为,以白人强势文化为特色的社会环境及种族歧视倾向造成了黑人群体自我认同与种族认同的缺失,进而导致其严重的精神裂痕和生存危机。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创伤对小说人物性格及价值观的影响,以及不同的人物应对创伤的不同方法,进而探讨创伤复原的有效手段和积极意义。本文正文共三个章节。第一章主要探讨集体创伤和个人创伤在小说人物身上的再现。本章首先从集体创伤的角度分析了黑人成年人和黑人儿童表现的自卑情结、自我否定、无助脆弱等创伤症状;其次从个体创伤角度分析了布里德洛夫一家三位主人公不同的创伤症状,如乔利紊乱的防御体系、波莉的羞耻感和怀疑感、佩科拉的精神错乱。第二章主要探讨小说人物的创伤记忆及创伤事件。通过分析社会环境中的种族歧视、家庭成员之间的疏离关系、以及不同人物经历的具体的创伤事件,解释创伤产生的原因及引发的后果,揭示创伤记忆对情绪和认知产生的影响。第三章主要探讨小说中不同的人物应对创伤的不同做法。本章试图阐明,部分黑人人物如克劳迪娅和弗里达通过建立联盟,重现创伤故事,哀悼创伤损失等机制,从而走出创伤,得以复原;而以佩科拉和波莉为代表的另一部分黑人人物沉溺于幻想,拒绝身份认同,无法与黑人群体重建联系,最终在创伤中迷失自我。本文认为,从《最蓝的眼睛》小说人物的经历可以看出,只有通过再现创伤故事、重新建立联系,黑人群体才能重建自我认同,增进民族认同,从而修复心理裂痕、走出精神危机。
其他文献
米拉贝隆是一种β-3肾上腺素受体的激动剂,用于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本研究在文献方法的基础上,对米拉贝隆的合成工艺进行了改进。以盐酸对硝基苯乙胺、(R)-扁桃酸和2-氨基噻
南京高淳"文化八仙",在这古今交融、形神兼备的人文胜地熠熠生辉,散发着夺目的光芒。高淳老街老街以古典建筑而著称,街中的店铺一般都为楼宇式双层砖木结构,挑檐、斗拱、垛墙、
近年来,随着对基质金属蛋白酶与疾病关系的研究逐渐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基质金属蛋白酶与多种疾病的严重程度、诊断和预后等密切相关。因此基质金属蛋白酶作为一种非常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