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初期白话新诗诗人的研究,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是一块比较寂寞的领地。刘半农也不例外。长久以来,人们对刘半农的新诗研究,虽有所改观,但到目前为止,依旧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目前一些研究刘半农的文章并不全面,主要侧重于刘半农诗歌内容的社会认知价值及其意义,涉及到了刘半农诗歌的艺术方面及其诗歌理论方面,为确立刘半农在新诗历史上的贡献及其地位做出了努力。但在充分肯定刘半农的同时,又出现了一些偏颇之处,不能以历史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刘半农及其诗歌。或多溢美之词,在涉及刘半农诗歌的不足与困境时,笼统地一带而过,或多贬抑之词,评价过低。这都使其对刘半农的评价失之公允与合理。因此,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刘半农及其诗歌创作,包括其在历史上的贡献及不足之处,就成为一个研究的聚焦点。
本文拟以历史的、发展的观点为准绳,通过横向与纵向的比对,力求在诗学理论、诗歌内容和语言艺术手法三个方面对刘半农做出较为客观公正的评价。因此本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上篇主要论述刘半农诗论即真实观的历史进步性及其诗美理论的不足,并以艾青为依托谈及新诗中“真、善、美”的统一。
中篇主要论述在真实观指导下刘半农诗作中所体现出的下层平民世界及诗人的人道主义情感的意义和不足。
下篇主要写语言和艺术手法方面的特点与局限。
这样的安排主要是考虑到行文的可操作性及保证文章的脉络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