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吴汝纶(1840-1903)是一位活跃于晚清政界、学界、文界的知名人物。除文人学者、教育家的社会角色外,吴氏也有过长期的政治活动经历。自同治四年(1865)中进士,先后居曾国藩、张树声、李鸿章幕府,又主政直隶深冀二州近十年,在知天命之年,吴氏以五品知州衔辞官,任保定莲池书院山长,但与官场亦保持若即若离的关系。可以说,吴汝纶一生从未与官场彻底绝缘。吴汝纶三居幕府,幕主曾国藩、张树声、李鸿章对其或器重或礼敬,共事幕僚中仕途有成者亦不在少数,但吴汝纶两任州官,主政深冀近十年,却“未荣一衔、进一秩”,其在仕途上蹇滞与其在文界、学界的社会名望形成鲜明反差。吴汝纶对于仕途的心态是一个由积极仕进到日渐消极再到绝意仕途的过程,此中缘由与吴社会交往及人脉网络不无关系。由于时代及个人经历、能力的局限,怀有经世之志、仕进之心的吴汝纶在现实面前留下诸多遗憾与无奈。从太平天国、捻军到边疆危机、中法战争、甲午战争、瓜分狂潮,再到戊戍维新、庚子事变,晚清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吴汝纶皆耳闻目睹、亲身经历,从居幕到入仕,再到辞官后与官场若即若离的微妙关系,吴汝纶不断调适自已在政界中的角色,以施展经世之志。从他身上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文人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是如何努力调整自身以追求个人理想、实现人生价值的。吴汝纶自二十六岁中进士到五十岁辞官,二十多年的幕府、仕途历练,加之其文教领域积累的社会声望,人脉虽说不上广厚,但交游广泛也确是事实。幕府时期的幕友、官场上的同僚、书院学生、桐城文友、皖省同乡皆构成吴汝纶在政界广泛的人脉。因此考察其人脉网络的形成、特点及作用,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吴汝纶的人生、政治立场及社会活动,对了解晚清文人的社会生活亦有一定价值。本文结合吴汝纶居幕、入仕、辞官的人生历程,以时间为主线,疏理吴氏的社会交往活动及人脉关系,特别是吴与官场中人的交往,力图展现吴汝纶这样一位素怀经世之志的文人学者在晚清剧烈变化的社会背景下是如何现实、理性地打理自己在官场上的人脉关系。通过此个案研究,“以小见大”,探讨这一时期传统文人面对社会大变局所作出的历史选择及其自身调整,由此对传统文人和传统社会的近代转型问题提出新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