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信息与交流技术的发展在全球引发了教育信息化热潮。自上世纪60年代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Computer-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CALL)问世以来,信息技术与外语课程的整合无论从深度和广度上来说都优先于其他学科(周小勇,2010),成为现代语言教育的一大亮点。但从目前我国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的现状来看,外语教师在技术应用上普遍存在低效使用、过度使用和滥用等问题(王林海,张晴,&马兰,2014:48-49)。在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的今天,人的因素已经成为制约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的发展、普及和实现“正常化”的瓶颈,“人件”的建设刻不容缓(陈坚林,2010:71)。外语教师的信息素养被认为是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课程整合的关键因素,能帮助教师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自主学习能力。但是诸多研究对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有效性多持“褒奖”的态度,而且对技术、教师、学生、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缺乏理论和实证的支持(任杨&何高大,2014:50-51),对教学绩效的考量主要依靠学生的学习成绩,没有关注学生在外语学习中的认知过程和学习策略,无法全面反映教师的教学绩效。基于以上研究背景,本文试图通过调查回答三个问题:1.信息化环境下哪些因素会影响大学英语教师的信息素养?2.大学英语教师的信息素养是否会影响其教学绩效?3.如何提升大学英语教师的信息素养及其教学绩效?由此推论外语教师信息素养和教学绩效的相关性,以期为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一些具体的参考和建议。本文采用问卷调查、课堂观察以及访谈相结合的混合研究设计,主要在2016年春季和秋季两个学期分3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通过对大学英语教师的问卷调查了解教师信息素养和信息化教学的基本现状。第二阶段通过对D大学6位一线英语教师进行课堂观察和访谈了解教师信息素养对其教学水平的影响,及对其中四位教师的学生(均为大学英语三级起点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了教师信息素养与学生学习绩效的关系。本阶段还采访了 2位外语界专家,请教了他们对外语教师信息素养和教学绩效之间关系的看法。第三阶段在D大学选取了 2位信息素养差异较大的英语教师进行为期10周的课堂观察,并对两班学生(均为大学英语四级起点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比学生策略使用差异,以及对12位学习策略得分变化较大的同学进行访谈(每班6位),比较不同教学模式对学生语言学习的帮助及学习策略的影响。历时两个学期为期21周的调查最后得出的结论是:1.大学英语教师信息素养总体处于中等水平,有待提高。其中,教师的信息技能和信息整合能力在五项技能中表现最弱,是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的重点。影响教师信息素养水平的因素来自多个方面,除了教师个人背景差异,较为显著的外在因素包括学校是否为教师提供微课设备以及学校是否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出明确要求。2.大学英语教师信息素养水平对其教学绩效的影响主要从两方面评价: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绩效。英语教师信息素养水平对其课堂教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教师对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信息素养较高的教师会通过设计丰富的课段和采用多元的教学工具,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帮助学生均衡发展语言技能,建构更复杂的语言知识。教师信息素养对不同语言水平学生的学习绩效影响不同:教师信息素养水平对中等水平学生的策略使用和显性知识习得有较大影响;教师信息素养水平对高水平学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化和语言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动机。3.提高教师信息素养不仅是外语界,也是高等教育界普遍存在的挑战。促进外语教师信息素养提升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首先,就教师自身而言,信息化环境下造就的新知识和新技能都是教师自身知识结构中急需补充和完善的,这种学术结构性调整需要教师首先确立再学习的意识和行动。其次,高校应加强培训,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教学研究能力。学校还应提高其教学支持服务水平,开发和提供更多信息化教学服务,促进信息技术和外语教学的深度融合。学校通过建立健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职务评聘和考核奖励的必备条件,使信息化教学真正成为教师教学活动的常态。此外,教育主管部门应出台针对英语教师的信息素养评价标准和相关激励与制约机制,使高校外语教师信息素养和能力的提升制度化和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