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隶辨》是一本以研究东汉碑刻文字爲主题的字书,大量收录东汉碑刻中具有代表性的讹变隶书文字。本文以《隶辨》爲研究素材,以东汉碑隶爲研究对象,将《隶辨》所收隶书文字拆解爲部件,通过统计与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笔画层面和部件层面探讨东汉碑隶讹变的整体特点、趋势和背後成因,以期对东汉碑隶有更加直观的、系统性的了解。最後从使用者因素、外部环境因素和文字内部因素三个方面,分析了《隶辨》中的讹变现象。使用者因素分爲五点:一是追求书写简便;二是爲区分字形,或装饰字形,或使字形平衡;三是文字使用者的文化水平;四是倾向於常用字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隶辨》是一本以研究东汉碑刻文字爲主题的字书,大量收录东汉碑刻中具有代表性的讹变隶书文字。本文以《隶辨》爲研究素材,以东汉碑隶爲研究对象,将《隶辨》所收隶书文字拆解爲部件,通过统计与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笔画层面和部件层面探讨东汉碑隶讹变的整体特点、趋势和背後成因,以期对东汉碑隶有更加直观的、系统性的了解。最後从使用者因素、外部环境因素和文字内部因素三个方面,分析了《隶辨》中的讹变现象。使用者因素分爲五点:一是追求书写简便;二是爲区分字形,或装饰字形,或使字形平衡;三是文字使用者的文化水平;四是倾向於常用字的心理;五是文字使用者个人书写习惯。外部环境因素分爲三点:一是隶变的特殊时代;二是各种书体的影响;三是书写方式的改革。文字内部因素分爲三点:一是字内环境影响;二是字际环境影响;三是形近字、同形字影响。并形成附录《〈隶辨〉中部件讹变情况表》。
其他文献
【关键词】曾侯乍季汤嬭媵鼎;一器媵二女;异姓媵;媵婚制度;春秋时期 曾侯乍季汤嬭媵鼎是一件春秋时期的曾国媵器,2002年出土于湖北枣阳郭家庙,出土时损坏严重,残留铭文(图一)“曾侯作季……汤嬭(芈)媵……其永用……”[1]11。此器收录于《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下文简称“铭图”),称曾侯鼎,编号为40224。著录者最初将这件器物视作曾、楚联姻的证据,认为是“曾侯为某位嫁到了曾国的芈姓楚国女
摘 要:1987年,陕西法门寺唐代地宫里出土了一批具有伊斯兰风格的玻璃器,这些玻璃器是世界伊斯兰考古的重要发现,反映了丝绸之路上中西交流的繁荣,也反映了中西文化的互动、工匠们非凡的创造力和中原文化兼容并包的时代精神。将法门寺地宫出土玻璃器与国内外同时期的玻璃器在器形、制造工艺和纹饰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考证这批玻璃器的制造时代和产地,而后推测唐代域外玻璃器受欢迎的原因,最后探讨其所反映的社会风貌和文
优化高等工程教育课程设置,对满足新工科背景下国家战略发展中工程人才需求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新工科背景下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和新产业为代表的新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要求。在新工科背景下,结合高等工程教育发展趋势,用持续改进课程设置的教育理念指导高等工程院校的人才培养,标志着我国对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时代发展。
高等工程院校要在新工科背景下不断调整课程设置,从而对推动工程教育改革、提高工程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以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大工程观、社会中心课程论为基础,对新工科、高等工
在二十世纪中期,美国社会出现了以杰克·凯鲁亚克、艾伦·金斯伯格和威廉·巴勒斯等为代表的“垮掉的一代”,他们生活狂放不羁,个性随意叛逆,以其为先锋的垮掉派运动更是对美国的历史、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拟以“危机”与“突围”为关键词,以“精神挣扎”为主要线索,并以其文学创作作为重要佐证,试图对“垮掉的一代”整体进行更深入的探究。这既是为二战后风行美国乃至全球的派垮掉找到共同的精神诉求,也是为其具有丰富情感体验的文本,找到“愤世嫉俗地反叛社会”与“不顾一切地流浪上路”之外的解释。
因此论
本文以古代棋类词汇爲选题,以古代围棋象棋词汇爲研究对象,通过对文献的搜集、整理、词汇筛选等工作对棋类词汇作穷尽性的调查,揭示棋类词汇的整体面貌及其发展变化,展现棋类词汇系统和汉语词汇系统之间相互渗透的动态发展过程,“新词不断産生,旧词不断消亡”是词汇系统发展的基本规律,棋类词汇系统作爲汉语词汇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同样处於不断变化和发展之中。棋类活动産生之後,相应的棋类词汇不断地産生与发展,渐而形成棋类词汇系统。棋类词汇中新造词,有一般新造词、比喻成词、借代成词、传説与典故成词等。而大部分棋类词汇来源於汉语词
唐陆德明所撰的《经典释文》是汇集先唐十四部经典音义的读经字典。其单部音义《春秋左氏音义》异文内容丰富,类型多样,爲《左传》异文研究及其他相关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史料。本文以《经典释文》爲研究素材,以《春秋左氏音义》中所标注所有异文爲研究对象,从语言学和文献学相结合的角度对其进行深入探究与分析,力求在前哲研究基础上寻找突破口和创新点。
本文综合运用统计与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先对《春秋左氏音义》中的异文进行了穷尽性的统计与整理,统计出书中异文约871组,并在深入分析每组异文具体成因的基础上将其分门别类,不
梁僧伽婆罗译《孔雀王咒经》、唐义净译《佛説大孔雀咒王经》和唐不空译《佛母大孔雀明王经》爲同经异译,作爲重要的佛教密宗文献,这三种译本里有着大量对应的佛教名物术语词。本论文以三种译本里的名物术语词作爲研究对象,利用梵汉两种语言不同的语音系统和构词特点对其中的音译词、意译词和合璧词进行了较爲全面的考察。
论文从结构上分三个部分。首先从宏观上考察了《孔雀王咒经》三种译本对应的名物术语词,按其对应的特点分爲“音译方式对应”、“意译方式对应”、“音译意译对应”和“其他”四类,通过对比得出译音方式、语音演变
在汉语方言中存在一些高元音带擦的特殊音变类型,学内通常称其为擦化元音。擦化元音指的是声腔在调制元音的同时,在舌前处或唇部产生近似擦音的阻碍特征,是元音辅音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在北部吴语与江淮官话区有着广泛的分布。
本文选择苏州、丹阳、扬州三方言的高元音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它们的摩擦性质。苏州话历来被认为是吴方言的代表,丹阳地处于江淮官话和吴语的交界地带,扬州话为典型的江淮官话,三者呈现出了吴语与江淮官话的链式地理分布特征。主要采用声学实验的一般方法,以共振峰与频谱为基本线索,通过计算共振峰频率、共
“谁让NP+X”是现代汉语中一个常用的构式,用来解释某一已然性事件的原因。表释因义的“谁让NP+X”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可以表达责备、无奈、责任、同情等多种情感。这种释因义的“谁让NP+X”是一种特殊构式,且有其特定的句法、语义、语用等方面的特点。本文基于汉语语言事实,以“三个平面”的语法理论和构式语法理论为基础,并结合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对释因义的“谁让NP+X”进行系统研究。
在句法层面上,该构式的常项疑问代词“谁”不表疑问,“让”是语义虚化的动词,两者结合紧密,中间不能停顿或添加副词;在变
拟声词,即模拟自然万物声音的词,作为一种独特的词类,其历史悠久,《诗经》305篇中就有50多篇使用了拟声词。与其他词类相比,拟声词所承载的语音特性更加明显。《广韵》收録了近400个拟声词,通过对其研究,不仅可以了解拟声词的语音特点,同时对利用《广韵》进行训诂实践,也有一定的帮助。
《广韵》中大多拟声词今仍以书面语或方言口语的形式承袭沿用,但字形上有较大改变。《广韵》拟声词以发声对象的不同而分字相记,形音义关系密切,字形繁杂。今拟声词大多采用“节俭”原则,凡发声相同,均共用一个拟声词,字形简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