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结合帕罗西汀治疗焦虑症心理生理变化研究

来源 :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x756_34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药物治疗为基础,电针治疗为辅助疗法。旨在了解:针药合并治疗模式对焦虑症患者整体而言,是否有明显的优势。   实验设计如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药物与电针合并治疗)及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在治疗前、后,采用透过受试者主观焦虑相关之自评式量表,及监测数项生理指标之量测,了解两组患者改变的情形,作为治疗效果的左证。实验组并依不同中医分型,分为三类:肝郁脾虚型、心脾两虚型、脾肾阳虚型。进一步分析不同中医分型,对合并治疗效果上是否有差异。疗效分析上,除采用量表及生理指标变化情形外,亦考虑患者的副作用、服药状况的医病遵从性(Compliance)比较。另有一组健康对照组,试图探讨焦虑症患者与健康对照组间,心理生理学的多项指标有无差异,希望为焦虑症的临床及病因学研究等提供客观依据。   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1.药物治疗与针药合并治疗,皆可有效明显改善焦虑症。合并治疗于副反应及医病依从性有明显优势。   2.针药合并治疗,在HAMA量表上呈现较快速改善趋势。   3.电针治疗于各项生理反应中,有明显立即效果。且无习惯化反应。   4.电针治疗对生理反应而言,长期疗效无法于本实验呈现。可能因为考虑到多数病患仍持续工作,治疗频率受限于每周两次,无法密集所致。建议可增加治疗频率,及考虑开发可携式保健电刺激治疗仪,或可克服此困难,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其他文献
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是新世纪重庆电影的使命和发展的关键课题.作为“中国故事”的“记录者”和“讲述者”,不同阶段的书写范式,既构成“中国故事”的多维面向,也
“女性”是上海电影的一个重要母题.“女性”与上海城市发展历史相结合,打造了中国城市叙事中独具魅力的女性文本与女性传统.本文以上海“十七年电影”中城市女性为主角的代
学术会议是研究者展示成果的公共知识平台,也是研究者对本学科发展动态做出回应与前瞻的重要观点发布场域.根据近年来电影类国际会议的议题整理和总结,可以发现两个新的重点
《拼搏——中国女排夺魁记》是有关新时期中国女排第一次在世界杯上取得冠军的彩色纪录片.当时举国欢庆,视中国女排夺冠为我国体育“冲破亚洲,走向世界”的第一枪,并由此提出
数字媒介时代,电影与数字游戏间开始了全面融合的进程.在电影叙事层面,游戏化的叙事时空、叙事结构和叙事逻辑深刻渗透于大量电影文本.借助游戏化叙事,电影提升了对青年观众
近年,跨界导演群体迅速崛起成为中国影坛的一道亮丽风景.其中,拥有跨界身份的新锐导演的喜剧片创作更是引人注目.一方面,这些新锐导演享受跨界身份所带来的体悟和便捷,借助笑
早期电影中的“上海”不仅是电影文化孕育的土壤,更是被生产和被重塑的对象.市景、声景与现实胶着,共同构筑了一个有着独特选择性意味的上海文化空间.移民文化带来的流动性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