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了解辅助化疗期大肠癌中医证候分布及动态变化规律。(2)探索因子分析法在中医证候学中的运用,比较聚类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在中医证候学统计中的差异。方法:采集大肠癌辅助化疗期证候学调查资料,调查表中包括28个中医症状、舌象和脉象,分别于进行化疗前、化疗早期、化疗中期、化疗末期分4阶段调查。将纳入统计的160例患者调查结果输入电脑,建立数据库。先统计各症状的出现频数,排除<5%症状,剩余的作为变量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和因子分析法进行归类,结合舌脉,请专家辨证,得出证候分布,将4次证候分布作比较,得出动态变化结果。结果:化疗前有14个症状作为变量进行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统计结果分为2类,专家辨证获得3个证型,化疗前100例病人中阴虚内热夹湿者约有40例(40.00%),气虚者约有30例(30.00%),无证可辨者约30余例(30.00%)。化疗早期有16症状个作为变量进行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统计结果相同,专家辨证获得3个证型,化疗早期120例病人中脾虚血亏证者为主有60例(50.00%),阴虚内热证者有45例(37.50%),无证可辨者15例(12.50%)。化疗中期有症状22个作为变量进行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两种统计分析结果中,聚类分析分为3类,肝热脾虚证、气血两虚证、脾虚夹湿证。因子分析分为4类,分别为湿热内蕴证、脾虚湿阻证、气虚证、阴血虚证。因子分析中的气虚证和阴血虚证临床均可在气阴两虚证中表现,仅因气虚、血虚侧重程度不同,故此处可统归一类看待。统计结果请专家进行辨证,结合舌脉与统计分析结果,获得湿热内蕴证、气阴两虚证、脾虚湿阻证3个中医证型。化疗中期,114例病人中医证候中肝热脾虚证者有51例(44.74%),气血两虚证者有40例(35.09%),脾虚夹湿证者19例(16.67%),无症状者有4例(3.51%)。化疗末期有24个症状作为变量进行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分为3类,因子分析分为4类。专家辨证,聚类分析结果:气血两虚证者32例(29.09%),脾虚证者有29例(26.36%),肝肾阴虚证者有49例(44.55%);因子分析结果:肝肾阴虚证约有49例(45.45%),气血亏虚证者有22例(19.30%),脾虚证者有29例(26.36%),瘀毒蕴结证者有10例(8.77%)。结论:大肠癌辅助化疗期中医证型总体以虚证为主,包括气虚、血虚、阴虚,兼有实证如夹热夹湿证及瘀毒蕴结证。化疗前有气虚证、阴虚内热夹湿证。前期的化疗结束后有脾虚血亏、阴虚内热的证候。中期化疗结束时,脾虚逐渐加重,阴虚日甚逐渐入里化热累及脏腑;加之脾胃运化无力,水谷精微生成无源,而形成肝热脾虚证、气血两虚证、脾虚夹湿证。化疗结束时,整体以虚证为主,少量邪实炽盛形成瘀毒蕴结证,虚证则有肝肾阴虚证、气血亏虚证、脾虚证。两种数据挖掘技术无明显差异,均可运用于中医证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