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3年,由英达执导,王朔策划的《我爱我家》作为中国第一部情景喜剧被搬上了电视荧屏。从此,作为舶来品的情景喜剧这一类型剧的形象开始在中国电视观众心中明朗起来。进入21世纪,中国电视情景喜剧已经发展了近20个年头,它从最初的不被接受,到现今,不仅培养出了汇集优秀导演、编剧、演员、制作人员等达到一定水准的制作队伍,为观众奉上了一部部优秀的作品,而且拥有了一定规模的收视群体,逐渐形成了一些颇为鲜明的特色。情景喜剧轻松幽默的表现方式正符合了当前的大众文化和社会环境,也是受众需求的反映。但是,中国电视情景喜剧仍然有诸多不足,如本土化深入不够,缺乏有深度的幽默,观众定位不够细化,对受众分析还不到位等。本文旨在立足于中国电视情景喜剧,运用理论研究与作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接受美学理论的指导下,同时还涉及了叙事美学、观众学等理论方法,对中国电视情景喜剧的发展接受过程、文本结构和内容、当前的大众文化环境和接受群体等进行了探究,从接受美学的角度针对中国情景喜剧的现状提出发展策略,以期能够更好地促进中国电视情景喜剧的发展。本文包括绪论及五个主体部分。绪论介绍了问题提出的背景、研究目的、结构内容、国内外研究综述以及本研究的意义;对本文所运用的接受美学理论做出概念上的解释和介绍,并将其置身于本文的研究意义中加以分析。第一部分是介绍电视情景喜剧在中国的发展过程,包括对它在美国的产生,被引入中国后的电视情景喜剧的发展历程及接受过程进行分析,将每一阶段的受众接受情况放置于当时大的社会环境中进行论述;第二部分是在接受关系的要求下中国情景喜剧的文本创制,本部分结合情景喜剧作品分析,运用接受美学、叙事美学理论,从结构到内容探析在接受关系影响下的情景喜剧文本特征;第三部分是对中国情景喜剧的接受环境进行分析,涉及到后现代主义语境、大众文化等方面,从而阐释接受环境对情景喜剧的创作产生的影响作用;第四部分对情景喜剧的接受群体进行研究,挖掘接受群体的动机和心理,探讨情景喜剧与接受群体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第五部分为结语,在接受美学的指导下,为中国电视情景喜剧的发展提出两点创新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