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乐”是中国传统休闲审美之境界,正是在这一宏观背景之下文章选取有着独树一帜思想体系及让人艳羡生命情怀的北宋五子邵雍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安乐”人生境界及“闲”之生活艺术,以彰显其休闲智慧对当下人闲适化生存的价值意蕴。除绪论外,共分七章:第一章从时代环境、家庭背景、师承渊源及人生经历四方面分析邵雍“安乐”人生境界的生活背景:邵雍生活的北宋初期及居住的洛阳城都极具“乐”之品性这是邵雍能够“安乐”的时代环境因素;从家庭背景来看,其父的隐居及“读书为儒者”的家学渊源都促成了邵雍“安乐”人生之境并使之呈现出了援道入儒并以儒为宗的旨归;少时的家贫、中年弟邵睦之突然悲亡在现实生活的层面诠释了“安乐”人生之境中随遇而安的因素;在师承渊源中分析了李之才及陈抟的影响,但不再限于当前学界对他们山林隐士的视角而是指出了邵雍“安乐”人生之境中儒家的经世情怀也与他们有着密切的关系;最后阐述了邵雍三个不同人生阶段“乐”的特征及对邵雍最终达成之“安乐”境界的影响。第二章主要从儒道思想、易学思想及历史哲学三方面分析邵雍“安乐”人生境界的思想基础:认为邵雍“安乐”人生之境是援道入儒、以儒为宗的境界;邵雍易学中的“预知”及“命”观点皆对邵雍之“安乐”产生了影响;邵雍的“皇帝王伯”不是悲观论、宿命论的历史哲学,而是让其拥有了宏大的时空意识及宽广的心胸。第三章主要从“身安心乐”、“不溺于情”、“观物得道”、“圣贤气象”、“闲适生活”及“三重之乐”六方面分析邵雍“安乐”之内涵。依据邵雍著作《皇极经世》及《伊川击壤集》的内容分析邵雍之“安乐”既有在“身安心乐”、“不溺于情”的物质层面对人的观照,又有在“观物得道”、“圣贤气象”的精神层面对人的提升,并最终将两者完美地结合实现于“闲适生活”之中,所以邵雍才将自己一生之乐分为“人世之乐”、“名教之乐”及“观物之乐”的三重境界。第四章分析了“闲”之于邵雍“安乐”人生的重要意义:“闲”中开启了邵雍对人生的思考,实现了三次人生转向,最终上达“安乐”之境;“闲”中的“打乖”社交扩大了邵雍之在当时社会的影响,使其声名、学术及“安乐”之境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回响;“闲”中玩味易学,实现了天理真乐,使“安乐”人生之境上达到了“观物得道”的境界层次,呈现出了儒者的“圣贤气象”;“闲”中实现了对日常生活的审美观照及感悟,让其“安乐”之境有了真实有趣的内容。第五章闲之艺术的论述中,主要从为学、作诗、饮酒、赏花、闲游、闲居六个方面展开。从这些闲之生活艺术方式的分析中见出了邵雍诗酒歌赋闲适生活方式与一般中国古代文人或士大夫之不同,是秉持“尽人情,合天理”原则对人之欲的正当性满足,邵雍之休闲方式、闲适日常生活是有精神内蕴的,是其“安乐”之境人生艺术的直观展示。可见,一方面“闲”成就了邵雍“安乐”之境,另一方面“安乐”人生境界的实现必然也以“闲”的方式得以呈现,两者具有双向建构的关系,此部分承接上一部分而来。第六章主要是对邵雍“安乐”之境及闲适生活产生的历史影响的分析。主要分析了与邵雍同时代并与之直接交往过的理学家二程兄弟截然不同的评价,后期理学家主要分析了以朱熹为中心对之的矛盾性评价及心学家中白沙、阳明对之的接受与超越,这样的分析一方面有利于还原邵雍“安乐”之境及闲适生活的真实面相,另一方面也提供了一个他者的、超时空的视域窥探到其多维的历史影响及意义。与上一章相对,第七章主要是基于当代视角分析邵雍的闲适生活艺术和休闲智慧对于当下人生存的启示与意义。第一节主要从“情欲之度”“预知之几”及“闲适之态”三方面阐释邵雍乐闲之境对当下人休闲生活的启示价值;第二节主述邵雍的城市诗意栖居突破了陶渊明世外桃源式的隐居之乐及海德格尔离群索居的独居之乐,对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当下人实现城市生活的诗意栖居不无意义;最后邵雍晚年安闲的智慧又为步入老龄化社会之下的众多中国老人实现晚年生活的艺术化提供了价值意蕴。因此本论文的研究不仅力求对邵雍“安乐”人生境界及“闲”之生活艺术有所见解,以期许对学界正在致力于改变当前休闲理论研究及休闲实践不再亦步亦趋于西方休闲观念之下的现状有所思考及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