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育的实践性是指语文教育的过程,学生的语文能力的获得是通过在教师的组织、指导和调控之下,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反复进行操作、练习,而形成的性质特点。实践性足语文教育的基本的特点,这是由语言能力的心智技能性和儿章语言习得的过程所决定的,语言技能的形成必须经过实践,所以实践足语文学习的必由之路。 但由于对语文教学过程的实践性本质缺乏正确的认识,以至于在语文教育中出现违背语文教学实践性原则的现象,具体表现为:教师的“言说”和学生的“践行”的本末倒置;以“阅读为本体”的语文教育涵盖了语文学习实践的全部内涵;把作业,做练习当作是语文实践。从心智技能形成过程特点以及对教学的要求来看,“题海战术”背离了真正的语文实践活动。 而造成语文教学实践性迷失的原因,关键在于关于语文的实践性基础理论的缺乏,对语文的实践性的特点缺乏系统的科学认识,对古代教育的优良传统缺乏继承。由于理论的不完善才使得我们的教材的编写没有体现实践性原则,而“一卷定终生”的高考制度的存在,使我们一直满足于“纸上谈兵”的考试。评价体制的不完善也是制约实践性语文学习的瓶颈。 本文认为要构建实践性的语文教学的语文课程,就要实施分科教材,给语文实践创造机会,构建以考察学生实践能力为主的评价体系,在评价的理念上,既要关注学生知识的理解,又要关注学生技能的形成与掌握;在评价的方法上,应由单一的量化评价方法,走向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尤其要加强过程性评价。 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挣脱应试的束缚,摆正“讲”与“练”的关系,恰当地转换教师职能,成为学生实践的指导者、协作者:以“导练”为核心重新建构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即强调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为达到一定的目标而进行语文实践活动;有效促进语文实践学习,还要提高迁移水平,而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就能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因为生活既是语文实践学习的起点,又是语文实践学习的归宿。所以语文教学还必须强化同生活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