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CML)是一种获得性多功能造血干细胞突变后克隆性增殖性疾病,Ph染色体和bcr/abl融合基因的发现及相关研究为慢粒的诊断和治疗做出了很大的贡献。9号和22号染色体易位,形成BCR-ABL融合基因,导致酪氨酸激酶活性增加,这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发病机制[1-2]。目前CML的一线治疗是甲磺酸伊马替尼,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以使大多数的慢粒慢性期的病人获得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3]。但是,获得微小残留病(82%)的病人数明显比获得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66.3%)多,停药会使疾病复发[4]。造血干细胞很可能是微小残留病的根源,对甲磺酸伊马替尼是耐药的[5]。微小残留病的存在和BCR-ABL融合基因的突变引起对甲磺酸伊马替尼的耐药已被证实[6-9]。新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出现,包括达沙替尼、尼罗替尼、其它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这些药物对甲磺酸伊马替尼耐药的慢粒患者显示了很好的临床疗效[10-11]。但是,慢粒的造血干细胞对达沙替尼、尼罗替尼、其它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是不敏感的[12-14],而且任何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对T315I BCR-ABL融合基因突变是无效的[15]。因此,我们针对造血干细胞和BCR-ABL基因突变寻找新的方法。硼替佐米是第一个进入临床的蛋白酶体抑制剂,目前广泛用于治疗复发及难治的多发性骨髓瘤[16]。研究显示硼替佐米在体外对多种恶性肿瘤细胞株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17],但关于其机制的研究尚不明确。本实验选用硼替佐米和5-杂氮胞苷,单药及联合干预后,动态观察其对K562细胞株生长抑制作用和凋亡,以及用药前后对SHIP基因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为筛选新的治疗CML的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对象为CML细胞株K562细胞。将K562细胞分为硼替佐米和5-杂氮胞苷单药及联合用药干预组和非干预组。非干预组为对照组。作用时间分为三个水平:24h、48h、72h.应用MTT法检测K562细胞增殖抑制率。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对处理前和处理后K562细胞进行SHIPmRNA水平的检测。结果:1 MTT结果显示:单药组与联合组均抑制K562细胞的增殖,在一定范围内与药物浓度及作用时间呈正相关。联合组抑制作用明显优于单药组。2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单药组与联合组均使K562细胞凋亡率增加,且作用也呈时间和药物浓度依赖性。联合组凋亡率明显高于单药组。3 PCR结果显示:硼替佐米和5-杂氮胞苷单药及联合用药均可使SHIP基因表达量上调,在药物作用48小时达最大效应。以20nmol/L硼替佐米和5μmol/L的联合用药组在48小时SHIPmRNA的表达量最高。结论:硼替佐米和5-杂氮胞苷单药及联合用药可以抑制K562细胞的增殖,诱导K562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上调SHIPmRNA的表达有关,两药联合具有协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