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离子通道是第二大类重要的药物靶点,基于离子通道的活性化合物发现对于理解通道特性和疾病治疗均具有重要意义。电压门控KCNQ钾离子通道共有5个亚型,即KCNQ1~KCNQ5。KCNQ1主要表达于心脏组织中,与其辅助亚单位KCNEI组成复合体介导慢速延迟整流钾电流(IKs),影响心肌动作电位复极化;KCNQ2~KCNQ5主要表达于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中,介导M电流,在神经兴奋性调节中起基础作用。 长QT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心律失常疾病,全球发病率约为1/2000。大约有50%的先天性长QT综合征与KCNQ1和KCNE1基因突变导致的KCNQ1/KCNE1复合体功能下调有关;KCNQ1/KCNE1小分子激动剂能够增强复合体功能,逆转延长的心肌动作电位时程。因此,KCNQ1/KCNEI复合体被认为是抗心律失常疾病的潜在药物靶点。然而,在为数不多已发现的KCNQ1激动剂中,多数对KCNQ1/KCNE1复合体无增强效应。我们的研究发现并确证了六氯酚(Hexachlorophene,HCP)是一种结构新颖、效应独特的KCNQ1/KCNE1复合体小分子激动剂,半数有效剂量EC50为4.61士1.29μM。在急性分离的豚鼠心肌细胞上,HCP可增强内源性IKs电流,并剂量依赖性缩短心肌动作动作电位时程。此外,HCP可反转多个长QT综合征相关的KCNQ1和KCNQ1/KCNE1突变导致的通道功能下降。本部分工作为研究KCNQ1、KCNQ1/KCNE1通道特性提供了新的分子探针工具。 KCNQ2~KCNQ5通道在中枢和外周神经的兴奋性调节中起关键作用,其激动剂可用于治疗疼痛和癫痫等神经兴奋性异常疾病。选择性增强外周神经系统KCNQ通道功能,能够避免因调节中枢KCNQ通道而可能产生的如镇静等中枢副作用,被认为是治疗痛风、神经性疼痛等严重疾病的发展方向,但该假设一直未获证实,也缺少仅作用于外周KCNQ的激动剂药物。我们的研究发现临床上使用的一线降尿酸药物苯溴马隆(Benzbromarone,BBR)是一种较少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的KCNQ激动剂,可有效缓解痛风等多种疼痛。此外,我们发现位于KCNQ通道电压感受区外口的多个氨基酸残基是BBR增强作用的关键性氨基酸位点。这项研究表明,外周神经系统中分布的KCNQ通道可作为包括痛风在内的多种疼痛疾病治疗的有效靶点,为发展新型镇痛药物提供了新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