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种现代社会意识,公民意识是公民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的地位的自我认识,主要表现为公民对作为国家政治、经济、法律等活动主体的一种心理认同和行为自觉。《政治生活》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与公民意识培育的目标一脉相承,《政治生活》的内容标准也与公民意识的构成要素相得益彰。在《政治生活》教学中加强公民意识培育既是高中生身心发展特点的需要,也是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这有利于促进高中生健康成长,引领政治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水平。马克思主义公民观、当代西方公民教育理论、公民德性理论、素质教育思想是《政治生活》教学中加强公民意识培育的主要理论依据。笔者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政治生活》教学中高中生公民意识培育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从调查的结果来看,《政治生活》教学中的公民意识培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政治教师意识到了公民意识培育的重要性,高中生的公民意识初步养成。但也存在许多问题。一是公民意识培育在《政治生活》教学中的地位缺失;二是政治教师对公民意识的内涵存在认识偏差;三是高中学生的公民意识整体上还比较薄弱,这突出表现在主体意识不够自觉,权利意识亟待加强,义务意识有待提高,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淡薄。臣民意识浓厚,政治效能感低下,家庭、学校、社会没有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人才培养体制的束缚是这些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这些问题的存在也构成了《政治生活》教学中加强公民意识培育的现实依据。实现《政治生活》教学和公民意识培育的双赢需要我们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首先,优化高中生公民意识培育的基础文本。我们要对《政治生活》进行准确的价值定位和文本改善,把它打造成高中生培养、生成、践行公民意识的有效载体。其次,提高政治教师的公民意识素养。既要加强教师的公民意识理论修养,又要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再次,遵循科学的教育教学原则。在《政治生活》教学中加强公民意识培育要遵循“三贴近”原则,启发性原则,家庭、学校、社会联合发力的“三位一体”原则以及知、信、行相统一的原则。最后,构建以公民意识培育为主线的教学体系。要对《政治生活》进行有效整合和运用,要以“三维课堂”促进学生公民意识的知行转化,要建立以综合素质评价为导向的考试评价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