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信托行业由于兴起时间较晚,故而一直处于不断地探索阶段,无论是在运行机制或是业务定位上,过去30多年,信托行业的发展都可以说是处在夹缝求生的弱势状态中。 2007年“新两规”的颁布,给信托行业带来了新的生命和发展动力。来自中国信托业协会的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信托业资产总规模创历史新高,达10.91万亿元,与2012年的7.47万亿元相比,同比增长46%,信托业,已经成为资产规模仅次于银行业的金融服务业“老二”,一举超越了保险业的资产规模。 要真正地在金融体系中确立自己的地位,信托公司在两个方面必须有足够的优势:其一,对于投资者,其设计发行的产品必须在收益率上有足够吸引力;其二,对于公司本身,其发行的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必须要为公司自身带来较好的利润。基于这两点重要的必备优势,信托产品预期收益率制定成为信托产品发行和信托公司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目前的信托产品中,较能体现信托公司主动管理能力的是集合型信托项目,其中,更以固定收益类的融资性产品为主,由于该收益率在产品正常兑付前只是预期收益,故而,我们称其为类固定收益信托。本文,就类固定收益信托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展开分析研究,以对信托公司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本文对中外相关信托产品预期收益率理论和实证的文献进行梳理,同时,对我国信托行业的特点、发展历程和变化进行了论述,对信托产品的分类进行总结,并针对目前我国信托行业中最为常见和发行量居前的政信类信托产品及房地产类信托进行分析。 结合我国信托行业的特性及产品的特殊性,根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和套利定价模型(APT),这两个经典的金融产品基本定价规律,可以将信托产品预期收益率的影响因素主要分为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 本文以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发行的类固定收益集合资金信托为主要研究对象,使用OLS——最小二乘估计线性模型和PANEL-DATA——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回归分析,构建类固定收益信托在中国市场上的基本预期收益率制定模型,得出如下结论: 整体来看,信托产品的收益率与经济景气度的先行指标正相关,与广义货币供应量、银行信贷余额的同比增长率负相关,且信托产品在预期收益率制定时要考虑同期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水平;按照信托资金投向不同分类来看,各类信托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主要受经济增长因素及通货膨胀的影响;信托产品的“初始收益率”普遍在比较高的水平,信托制度带来的收益优势是明显的,由此带来的信托产品的高收益率,使信托产品在理财市场上受到热捧;信托产品在制定预期收益率时,必须考虑了解各项目因投向领域不同而产生的风险大小的不同,因为由此也会产生收益率的差异。 本文的创新与贡献之处,在于全面回顾了信托产业发展和信托产品发展,深入分析了典型信托产品运营模式与特性。分析了影响信托产品预期收益率的因素,对信托公司和信托产业发展提出了一些政策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