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口腔正畸学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促使口腔正畸治疗的理念逐渐从传统只注重咬合发展到如今口颌面协调并重。颌面部软组织在正畸治疗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也激发了广大科研人员的研究热情,并因此研发出大量面部三维测量工具和方法,又将这些新技术、新方法应用于科研和临床中,不但加速了颌面部软组织的研究,也使得临床治疗更加精准。目前国内外对于软组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不同人种、性别、发育阶段的对比以及治疗前后比较分析,对于我国成人颌面部三维特征的对比研究还鲜有报道。为探寻中国汉族成年人面部三维特征,明确咬合对于面部外形的影响,提高软组织理念在临床治疗中的地位,本研究在总结前人研究基础上,采用先进的面部3dMD数字化成像系统对安氏Ⅰ类、Ⅱ类汉族成年男女共103人进行面部扫描,对安氏Ⅰ类汉族成年男女加拍头颅正、侧位片,进行安氏Ⅰ类男女软组织、安氏Ⅱ类男女软组织、安氏Ⅰ类与Ⅱ类男性软组织、安氏Ⅰ类与Ⅱ类女性软组织、安氏Ⅰ类男性软硬组织、安氏Ⅰ类女性软硬组织的6项对比研究,分为以下5个部分:一、安氏Ⅰ类汉族成年男女面部软组织三维测量与对比研究目的:建立安氏Ⅰ类正常合汉族成年男女面部软组织三维参考数据并探寻男女面部特征。方法:选取汉族18-35岁个别正常合男30人,女32人,拍摄面部3dMD图像导入mimics软件,对27个标志点的25个线距、8个角度和17个比例项目进行测算,利用SPSS 19.0统计分析并对比男女面部差异。结果:安氏Ⅰ类咬合受试者中体现面部及各器官轮廓宽度、高度的线距值男性大于女性,其中额部平均较女性宽6mm,面上、中、下部平均较女性宽12mm,颧间距离平均大于女性7.9mm。而额部及面上部高度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面部高度差异主要体现在面下部,其中男性下颌升支平均较女性高7mm,下颌体平均较女性长6.5mm,下面高平均较女性高5.4mm,上下面高比男性小于女性;男女内眦距无统计学差异,而外眦距男性大于女性12mm左右;男性鼻翼较女性宽5.3mm,鼻长较女性长2mm。面部高宽比例男性小于女性,其中前面高/下面宽和全面高/颧间宽两个比值分别为男性0.97、1.57,女性1.01、1.61。鼻额角男性140°,女性146°;鼻凸角男性113°,女性120°;鼻面角男性30°,女性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安氏Ⅰ类汉族成年男性面部整体及各器官轮廓比女性更大,男性面部外形更偏扁圆,女性更显窄长,男性鼻部更前突。二、安氏Ⅱ类汉族成年男女面部软组织三维测量与对比研究目的:探寻安氏Ⅱ类汉族成年男女面部软组织三维差异规律。方法:选取汉族18-35岁个别正常合男15人,女26人,拍摄面部3dMD图像导入mimics软件,对27个标志点的25个线距、8个角度和17个比例项目进行测算,利用SPSS 19.0统计分析并对比男女面部差异。结果:安氏Ⅱ类受试者体现面部及各器官轮廓宽度、高度的线距值男性大于女性,其中男性额部、面上部平均较女性宽6mm,面中部较女性宽12mm,面下部较女性宽10mm,但颧间宽度男女无统计学差异。面部高度差异不仅体现在面下部,面上部差异也显现,其中男性下颌升支平均较女性高8mm,下颌体平均较女性长6.3mm,下面高平均较女性高4.5mm,上面高平均较女性高3mm;男女内眦距无统计学差异,而外眦距男性大于女性6mm左右;男性鼻翼较女性宽5.6mm,鼻长较女性长3.6mm;男性口裂较女性高2.8mm,口裂宽度男女无统计学差异。男女下颌平面角、下颌凸角及唇凸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鼻额角和鼻凸角男性均小于小于女性,分别为男性142°和113°,女性147°和118°。前面高/下面宽和全面高/颧间宽两个比值男女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安氏Ⅱ类汉族成年男性面部整体及各器官轮廓比女性更大,男女面部外形相似,男性鼻部更前突。三、安氏Ⅰ类与安氏Ⅱ类汉族成年男性面部软组织三维测量与对比研究目的:探寻安氏Ⅰ类与安氏Ⅱ类咬合对于汉族成年男性面部外形的影响。方法:选取汉族18-35岁男性,根据临床检查分为安氏Ⅰ类个别正常合组30例,Ⅱ类错合组15例,拍摄面部3dMD图像导入mimics软件,对27个标志点的25个线距、8个角度和17个比例项目进行测算,利用SPSS 19.0统计分析并对比男女面部差异。结果:男性睑裂、口裂宽度安氏Ⅰ类组较安氏Ⅱ类组均宽约4mm,上唇凸角安氏Ⅰ类组较安氏Ⅱ类组大4°,其余各项指标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汉族成年男性安氏Ⅱ类合者比安氏Ⅰ类合者睑裂、口裂更小,唇部更凸,面部轮廓外形及鼻部尺寸形态未因咬合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异。四、安氏Ⅰ类与安氏Ⅱ类汉族成年女性面部软组织三维测量与对比研究目的:探寻安氏Ⅰ类与安氏Ⅱ类咬合对于汉族成年女性面部外形的影响。方法:选取汉族18-35岁男性,根据临床检查分为安氏Ⅰ类个别正常合组32例,Ⅱ类错合组26例,拍摄面部3dMD图像导入mimics软件,对27个标志点的25个线距、8个角度和17个比例项目进行测算,利用SPSS 19.0统计分析并对比男女面部差异。结果:女性人中宽度安氏Ⅰ类组比安氏Ⅱ类组大0.8mm,前面高/下面宽安氏Ⅰ类组为1.01,安氏Ⅱ类组为0.97,但两组在前面高、下面宽的线距值均无统计学差异。其余各项指标组间亦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安氏Ⅱ类汉族正成年女性面部及各器官形态与安氏Ⅰ类者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