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培养和造就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而强烈的问题意识和主体的探究活动是造就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条件。对于数学教育而言,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就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因为数学教育的真谛就是数学思维的训练。而思维始于问题,“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一个好的问题是指具有思维价值的问题,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利器,是开展有效的思维训练教学的前提,不仅可以引领学生的思维,而且还可以从思想方法层面让学生获得思维的本领。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数学新课程教材的呈现形式体现了一种“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在实际教学中,也产生了一种“问题—探究—问题”的课堂教学模式,目的是从问题出发,紧紧抓住问题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处。但是,根据现有的研究材料,以及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到的数学教学现状,均表明很多问题的设计并没有充分发挥它在发展学生思维方面应有的作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公开课上,教师为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教育理念,为了区别于原先的“满堂灌”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会设计许多问题和提问环节。但是其中有很多是不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甚至是偏离教学中心的问题,同时也存在教师自问自答或者类似“是不是”、“对不对”及“好不好”等无效问题的现象,甚至出现“满堂问”的畸形教学形式。这样的设计不仅起不到训练学生思维的作用,而且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对学生而言,能在课堂上回答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够最大限度与同学和老师进行平等地交流,获取知识,能在课堂上提出自己的疑问,这是课堂的乐趣所在。因此设计怎样的问题,如何设计问题,应该是每一位一线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思考和探究的问题。在本文中笔者将从新课程标准和自己的教学实践出发,结合教育心理学原理,以高中概率与统计的教学内容为载体,围绕问题设计这一中心论题,提出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依据,并系统阐述课内外问题设计的原则与呈现形式。笔者通过引入适当的概率与统计教学的实例和实际调查来说明观点,并针对高中概率与统计教学的不同课型设计具体的操作策略,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力图使教师在教学中的“问题设计”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和高效课堂的生成。主要内容有:第一章:问题的提出。从我国中学数学教育改革的背景和高中教育教学现状出发提出对“问题设计”进行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介绍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明确对“问题设计”相应概念的界定。第二章:提供“有思维价值的问题设计”的理论依据。第三章:结合教学实例对不同环节的问题设计原则与课堂提问的艺术性进行分析。第四章:设计高中概率与统计教学中不同课型的案例,并在笔者所教高二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进行实施和探究。第五章:通过在高二年级两个平行班所做的实验及结果分析,体现问题设计对学生思维训练和课堂有效程度的影响,并且进行反思总结和教育教学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