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抑郁症(depression)是以持久且显著的心情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临床综合征。该病对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如何更有效的对其进行治疗,恢复患者的社会功能,已经成为非常迫切的问题。在治疗抑郁症方面中西药各有特色,西药靶点明确、起效快、疗效肯定,但依从性较差。中药多靶位、副作用少、依从性好,但起效较慢。目前临床上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已成为了研究热点。目的比较氟西汀片联合舒肝解郁胶囊与氟西汀片单药对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差异,比较氟西汀片联合舒肝解郁胶囊与氟西汀片单药对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差异,为抑郁症的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以年龄18-55岁的患者;符合抑郁症诊断标准;HAMD量表评分≥18分为纳入标准,选取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给予氟西汀片20mg/d,早上顿服,联合舒肝解郁胶囊2粒/次,早晚各服一次,对照组给予氟西汀片20mg/d,早上顿服。所有参与研究的病例均临床观察8周,113例完成研究,进入数据统计,其中观察组57例,对照组56例。2、采用的量表包括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副反应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s scale,TESS)。以HAMD评分减分率进行疗效观察,以TESS进行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以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t,WCST)和事件相关电位P300评定对认知功能的影响。3、数据的处理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根据资料特征分别采用t检验、F检验或χ2检验。统计结果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根据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的HAMD评分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2.5%、73.2%,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总有效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2周、4周、8周的HAMD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两组间HAMD评分减分率进行比较,2周后两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4周、8周后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对比发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躯体化因子、迟缓因子和睡眠障碍因子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体重因子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在焦虑/躯体化因子、睡眠障碍因子的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WCST:治疗8周后两组的总应答数、随机错误数、持续错误数均显著少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应答数、持续错误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300:两组治疗8周后P300潜伏期均比治疗前缩短(P<0.05)P300波幅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但观察组P300潜伏期缩短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和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21.1%(12/57)、23.2%(13/56),两组药物不良反应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氟西汀片联合舒肝解郁胶囊在抑郁症治疗方面总有效率与单用氟西汀片相当,但早期疗效优于单用氟西汀片,对于HAMD评分焦虑/躯体化因子和睡眠障碍因子分值较高的患者可采用氟西汀片联合舒肝解郁胶囊的治疗方案。2、氟西汀片联合舒肝解郁胶囊对抑郁症认知功能的改善优于单用氟西汀。3、氟西汀片联合舒肝解郁胶囊并不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