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改革的深入,安徽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了显著的提升,然而经济发展不仅要求总量提升,更需要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如何提升经济发展效率,实现经济提质增效发展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点任务。县域作为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单元,县域经济发展的效率将直接影响整个城市乃至安徽省的整体发展。本文选取2004-2014年安徽省各县的经济发展数据,测度安徽县域经济发展的效率水平发现,安徽县域经济效率水平相对较低,资源配置能力有待提高。为探索县域经济效率的提升方式,进一步从时间和空间维度分析效率水平的分异情况,以内生发展理论为支撑总结县域经济效率分异的机理,并测算各影响因素对安徽省县域经济效率的影响。第一,安徽县域经济的综合、纯技术、规模三项效率的均值整体偏低,其中纯技术效率最高,规模效率次之;省内区域间和县域间的各项效率差异性较大;技术提升型、资源配置提升型、规模投入提升型和综合提升型县域分散在皖北、皖中、皖南三大区域内,出现一定的两极分化情况。第二,安徽省经济效率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且各县域的效率差异逐渐缩小。其中波动幅度皖北地区最大,皖中次之,皖南最小,表现为皖中和皖北地区的经济效率也是波动下降的,皖南地区出现效率上升的逆转。依据综合效率的变化趋势可将经济效率的演变过程分为三个阶段:2004-2007年、2007-2011年、2011-2014年。第三,安徽县域经济效率分布由北高南低逐渐转化为沿皖江城市带向周围县辐射,高效率区和次高效率区县域数量有所增加,并逐渐向安徽的中部和南部地区转移集中。总体上县域经济效率呈现渐弱的空间自相关,空间分异逐渐扩大,且效率分布呈现“南(偏东)-北(偏西)”的空间格局,表现出分布范围缩小、方向性特征减弱和离散程度增加以及重心向东南方向移动等特征。第四,安徽县域经济效率的变化受到内外部要素的显著影响,经济低效率发展是以外部要素带动引起内部要素资源禀赋破坏、分工水平低、形成俘获型竞争力、经济集聚水平低的累积循环过程。为促进安徽县域经济提质增效发展,应强调经济的自主发展的内生发展方式,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强化县域分工专业化和多样化,培育经济自主发展能力,不断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实现经济提质增效,促进安徽县域经济发展综合效益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