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宫颈癌在女性恶性肿瘤中排名第4,约85%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并且在这些国家居癌症死因的首位。2014年NCCN指南指出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中淋巴结转移对其放疗及预后有着重要指导的意义,建议先行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腹腔镜具有微创、视野清晰、解剖结构明确等特点,成为首选术式,且与传统的经腹腔淋巴结切除术相比,腹膜外淋巴结切除术具有解剖暴露好、腹腔器官干扰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尤其表现在肥胖、腹腔内粘连患者。近年来,国外的妇瘤专家应用手术机器人进行腹膜外淋巴结切除术,取得一定成果,国内专家亦不断改良该术式,并对腹腔镜下腹膜外和经腹腔入路的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进行对比研究。本研究分为二部分:1、腹腔镜下经腹膜外/经腹腔淋巴结切除术在妇科恶性肿瘤的meta分析。2、腹腔镜下腹膜外/经腹腔淋巴结切除术在局部晚期宫颈癌中的临床研究。本文所采用临床资料均由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瘤科提供。目的:对腹腔镜下腹膜外及经腹腔入路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对比临床研究进行meta分析,对患者的术式选择提供了现有文献的循证医学证据。方法:检索PubMecd、MEDLINE、Cochrane library、EMBASE. CNKI数据库中关于腹腔镜下腹膜外/经腹腔淋巴结清扫术在妇科恶性肿瘤中应用的临床资料,进行循证分析。结果:研究符合纳入标准7篇,其中腹膜外组325例,经腹腔组344例。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除淋巴结数量、术后胃肠道恢复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目前腹腔镜下腹膜外淋巴结切除术在妇科恶性肿瘤中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恢复情况与经腹腔组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但由于仍欠缺大规模病例的多中心研究,放疗副反应、局部及远处复发率以及长期预后包括生存期等仍欠缺大规模病例的研究。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腹膜外淋巴结切除术(laparoscopic retroperitoneal lymph node dissection, LRLD)在局部晚期宫颈癌(locally advanced cervical cancer, LACC)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和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初诊、病理学确诊宫颈癌,且依据国际妇产科联盟2009年分期为ⅡB~Ⅳ A期的患者41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腹膜外组(n=21)和经腹腔组(n=20),分别行腹腔镜下经腹腔及腹膜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盆腔淋巴结切除术。结果:腹膜外组(1例建立气腹过程失败)和经腹腔组手术顺利,其中腹膜外组在手术时间(199.94±12.37)min、胃肠道恢复时间(13.54±2.35)h、术后拔尿管时间(6.42±0.74)h、手术距离放疗时间(10.50±2.90)d较经腹腔组缩短,且术中出血量(55.20±10.52)ml明显低于经腹腔组,以上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LRLD较经腹腔淋巴结切除术在LACC中的应用更具优势,弥补了影像学检查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漏诊及假阳性等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