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细读陆游诗歌的基础上,对陆游诗歌的诗法和诗歌思想内容加以论述。
陆游在诗歌当中对他的诗学有所介绍,他最早师从于曾几。陆游迫于政治现实,又始终无法放弃对现实、政治的关注,后发现宛陵体平夷而又富有现实批判意义的方法非常适合自己,继而学习宛陵体。因而他崇尚梅宛陵的那种平淡而又深远的诗风,提出“诗到无人爱处工”,即把关涉现实的内容以各种委婉的方式加以表现,隐讳至极,尽量不引起人的注意,并将之作为自己心目中的“诗歌三昧”。这样,形成了平淡的风格之下充满隐讳内容的诗歌特征。
陆游以极为隐微而又有线索可寻的方式,将自己坎坷的政治遭遇写入诗中,他因之也可以被视为独特的“自传诗人”。
文章的另一个侧重点就是沿着陆游诗歌中的提示,追寻他政治生涯的遭遇。这一部分侧重于现实论证。针对陆诗“了无解诂处,留罅待人补”的特点,对陆游诗歌研究的不足进行了一番补充工作。
笔者从诗歌中发现,向来被人们当成陆游的好朋友的周必大实际上是陆游几乎批判了一生的政敌。他的长期得势和有意排挤导致了鲠直的陆游在早年历经跋涉和坎坷,郁郁不得志。从陆游最早的临安弹劾曾觌、龙大渊得罪到接下去的到处外放,其中都不乏周必大的干预。而周必大则位高权重,可谓名重一时。可以说,在周必大的仕途生涯中一直致力于阻止陆游回到朝廷。甚至连皇帝对陆游的亲召回京也因遭到周必大的干扰而夭折。
关于陆游最有争议的是他的不保“晚节”之说。陆游晚年诗往往被误认为是闲适诗而遭忽视。而实际上,一方面陆游晚年阅历丰富、对于政治的判断更为沉稳,另一方面,到了晚年,陆游诗歌“诗到无人爱处工”的工夫更趋圆熟,所以,晚年诗实为陆诗中至关重要的部分,是揭开陆游“晚节”问题的最真实的路径。笔者通过解读诗歌清理了庆元党争和开禧北伐期间陆游的行迹和心迹,澄清了他对于北伐、写作《南园记》和入史局的真实心声。看到他在道学舆论压力面前无愧而又不甘于对现实袖手旁观的积极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