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CD44途径免疫逃逸的机制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on法,检测CD44s、CD44v6以及Fas基因蛋白在6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相关性。结果1.与癌旁肺组织相比,Fas基因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减弱,Fas在肺鳞癌和腺癌的表达率为62.5%和46.4%。2.CD44s和CD44v6在癌旁正常肺组织未见表达;CD44s在鳞癌和腺癌的表达率分别为83.3%和54.2%,CD44v6在鳞癌和腺癌的表达率分别为81.0%和39.6%。3.Fas、CD44s和CD44v6的表达均与肿瘤TNM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1),TNM分期越晚,分化越低,有淋巴结转移时,Fas和CD44s的表达的强度越弱、阳性率越低,而CD44v6表达的强度越强、阳性率越高。结论1.非小细胞肺癌通过癌细胞表面CD44分子的构型由标准型向变异体改变(CD44s——CD44v6),降低其Fas的表达,从而逃脱Fas-FasL介导的细胞凋亡,这可能是非小细胞肺癌存在CD44途径免疫逃逸。2非小细胞肺癌CD44s、CD44v6及Fas基因蛋白的检测可能为机体免疫状态、肿瘤进展程度及其预后的判断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