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基于冠状动脉CTA技术(Coronary artery CTA technique,CCTA)探讨人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Lipoprotein phospholipase A2,Lp-PLA2)、单核细胞、单核细胞数/HDL-c(Monocytecounts to high-density cholesterol ratio,MHR)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2基于CCTA及CT血流储备学分数技术(CT-Derived fractional flow reserve technique,CTFFR)探讨Lp-PLA2、单核细胞、MHR及FIB在评估冠状动脉发生缺血性改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并分析2019.10~2021.01因胸痛于我院行CCTA、CTFFR检查患者的影像资料,同时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以及在CCTA检查前后一周测过人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血常规、血脂系列及凝血系列相关血清学指标的患者共522例。其中冠状动脉不存在异常的患者为对照组(共260例),存在异常的患者为观察组(共262例)。根据冠状动脉斑块性质分为非钙化性、混合性及钙化性斑块;根据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狭窄;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为零支、单支、两支及三支病变。分析血清学指标在不同分组条件下组间及组内有无差异。根据患者CTFFR值将患者分为缺血组(CTFFR值≤0.8)及非缺血组(CTFFR值>0.8),分别分析在不同狭窄程度、斑块性质及病变支数条件下的所收集的血清学指标在缺血组与非缺血组间有无差异。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评价血清学指标对冠状动脉缺血性改变的诊断效能,根据血清学指标的阈值将计量资料转化为二分类资料,并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血清学指标是否为冠脉缺血性改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将有意义的血清学指标排列组合并进行分析,通过ROC曲线评价联合指标对冠脉缺血性改变的诊断效能。结果1观察组中血清Lp-PLA2、单核细胞、MHR及FI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p-PLA2、单核细胞、MHR及FIB在不同狭窄程度分组的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内两两比较显示:Lp-PLA2、单核细胞、MHR及FIB的重度与轻度狭窄组内比较,Lp-PLA2、MHR及FIB的重度与中度狭窄组内比较,单核细胞的中度与轻度狭窄组内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p-PLA2、单核细胞、MHR在不同斑块性质分组的组间比较中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FIB在不同斑块性质分组的组间比较中不均有统计学意义(F=0.087、P=0.916,P>0.05);组内两两比较显示:单核细胞、MHR的混合性及非钙化性斑块组内比较,单核细胞、Lp-PLA2的混合性及钙化性斑块组内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p-PLA2、单核细胞、MHR及FIB在不同病变支数分组的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内两两比较显示:Lp-PLA2、单核细胞、MHR、FIB在零支与三支、单支与三支病变组内比较,Lp-PLA2的单支与双支病变组内比较,Lp-PLA2、单核细胞、FIB在两支与三支病变组内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Lp-PLA2、单核细胞、MHR、FIB与冠脉不同狭窄程度及病变支数呈正相关(均P<0.05)。2缺血组与非缺血组在不同狭窄程度、病变支数及斑块性质分组下患者构成比存在差别,(均P<0.05)。3缺血组患者血清Lp-PLA2、单核细胞、MHR及FIB水平均高于非缺血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轻度狭窄的缺血组患者Lp-PLA2、单核细胞及MHR水平,中、重度狭窄的缺血组患者Lp-PLA2、单核细胞、MHR及FIB水平均高于非缺血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斑块性质的缺血组患者Lp-PLA2、单核细胞、MHR及FIB水平均高于非缺血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零支病变的缺血组患者Lp-PLA2、单核细胞及MHR水平,单支病变的缺血组患者Lp-PLA2、单核细胞、MHR及FIB水平,两支病变的缺血组患者Lp-PLA2、MHR及FIB水平,三支病变Lp-PLA2、单核细胞及MHR水平均高于非缺血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p-PLA2、单核细胞、MHR及FIB均是冠脉发生缺血性改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单个血清学指标对冠状动脉缺血性改变均有一定诊断效能,联合血清学指标的诊断效能更高,以Lp-PLA2+单核细胞+FIB+MHR为著,AUC为0.904,95%CI:0.867-0.942。结论1相对于血清Lp-PLA2、单核细胞、MHR及FIB水平正常的患者,当上述血清学指标发生异常时,冠状动脉将可能更易发生粥样硬化。且上述指标在冠状动脉不同性质斑块形成、狭窄程度以及病变支数的发生和进展中起到一定作用。2随着狭窄程度、病变支数的增加,冠状动脉发生缺血性改变的概率也增加,在所有性质斑块中混合性斑块更容易引起冠状动脉缺血性改变。3血清Lp-PLA2、单核细胞、MHR及FIB水平对冠脉缺血性改变存在密切相关性,通过监测这些指标,可以更好的评估冠脉发生缺血性改变的风险,为临床及患者提供有意义价值。图4幅;表15个;参10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