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余华的小说带有独特的空间特征,这一特征在其小说上不仅体现在内容上的家、道路、医院、广场和坟场等具体空间上,还体现在分形、并置、重复、时空切换的情节结构,以及页面排版呈现出的密集和稀疏的形式上。其小说带有的空间特征与他特殊时代成长经历、阅读外国作家作品和受音乐的影响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以空间叙事作为阐释的理论背景,以余华小说的空间特性作为审视对象,通过对余华小说在内容、结构、形式三个方面空间性的分析,力图揭示其小说空间特性对作者经验的事后性下精神创伤的缓解,对写作上有意味的形式和内心真实创作观的实现,以及对市场经济消费时代下读者接受的调整,对80年代之前传统小说中时间叙事的突破。全文分为六个部分:前言部分对当前余华小说空间叙事的研究现状、空间叙事的研究背景进行了梳理,阐释了研究意义、方法和内容,并结合相关理论研究对“空间叙事”进行了阐释。第一章对余华小说空间性在内容上的呈现进行了分析。这部分笔者主要选取了余华小说中比较特殊的五个人物活动场所:家、医院、道路、广场、坟场进行分析,阐述其对人物塑造的影响及其本身所具有的隐喻功能。第二章对余华小说空间性在形式上的呈现进行了分析。这部分笔者将余华前后期的小说进行对比,探索两个时期小说形式上空间性呈现上的变化:前期在情节结构上呈现出并置和分形,在页面排版上呈现出密集形式;后期在情节结构上呈现出循环和时空切换,在页面排版上呈现出稀疏形式。第三章对余华小说空间性的缘由进行了溯源。这部分笔者从余华特殊时代成长经历、所受国外作家作品的影响、中外音乐的影响三个方面论述了余华小说中空间性是如何逐步构建的。第四章论述了余华小说空间性的意义。探究了余华小说空间叙事对作者经验的事后性下精神创伤的缓解、对“内心真实”和“有意味的形式”创作观的实现、对市场经济条件下读者接受的调整、以及对80年代之前传统小说中时间叙事的突破四个方面的意义和价值。结语部分对整篇论文做了总结,在此基础上,对余华小说的空间叙事研究的未来发展做出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