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8年“胡主席触网”事件以来,“网络问政”成为近年来我国社会领域最值得关注的政治新景象。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都兴起了一股通过网络“问计于民”的执政新风,网民参政议政的热情也不断高涨,形成了一波“问事于政府”的新风尚。当前,网络已经成为我国公民获取政事资讯、表达自身权益、参与政治讨论、监督政府行为的重要平台,也是政府了解收集民情、开发汇集民智、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通道。从奥一网“有话问……”、大河网“焦点网谈”等地方栏目的诞生,到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政府网络发言人的设置,再到“微博问政”成为全国“两会”的舆论新宠,以及“微博云南”、“外交小灵通”等政务微博的兴起……网络问政的新形式让人目接不暇,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网络媒体的开放性、快捷性、平等性及不可预测性等特征打破了传统媒介对话语权的控制,形成一种全新的媒介生态环境,对培育公民自由、批判理念有重大影响,极大地刺激了公众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积极性。广泛的网民基础则为公共舆论的兴起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为现代公共领域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在网络媒体搭建的公共话语平台上,人们摆脱了现实社会中的各种干扰和压力,可以自由独立地对公共事务及政府的政策主张做出评价,从而形成新的公共话语空间,对平民话语权与精英话语权起到了重要的平衡作用。网络问政就是这种全新公共话语空间的典型代表,具备了公众、公共场所、公共舆论这三个公共领域赖以存在的基本要素。在网络论坛、博客、微博等网络媒体上,网民参政、议政和问政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见的政治形态,网民们对公共议题各抒己见,各种意见经过不断凝聚整合成为网络舆论,影响政府的决策。我们可以看到,网络问政是我国民主政治发展和进步的产物,人们也普遍看好它的光明前景。作为现实社会的延伸和拓展,网络问政对重建批判的公共性有重要的意义,为我国公共话语空间的建构带来了新的希望。因此,关注网络问政,立足我国网络问政的发展现状,厘清网络问政的功能与存在问题,发挥网络问政在推动政府科学决策、民众民主监督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网络问政对公共话语空间的良性构建,既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作为研究视角和分析框架,将网络问政作为研究对象,追溯了我国公共领域的发展和媒体的公共话语空间演变,分析了我国网络问政的公共话语空间特质、对公共话语空间建构的一般过程及作用,梳理总结了网络问政的发展历程、存在问题,并对相关对策进行了有益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