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即墨文庙是即墨当地唯一一座与儒家文化联系最为密切的建筑,在古代,即墨文庙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既是儒家文化实现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基地,也是当地士民祭祀孔子、接受教育和教化的主要场所,对当地影响甚大。对即墨文庙进行深入和细致地研究,首先有利于加深人们对于即墨文庙的认识,传承并弘扬优秀的儒家文化,丰富“文庙学”领域的研究成果,拓展教育史的研究范畴,改写以往书写教育史的传统,客观全面地展现教育面貌。其次,研究即墨文庙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即墨文庙。因此,只有对即墨文庙进行专题性考察,回顾它的发展历程,分析它的活动状况,思考它的历史价值,指出它在当今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制定相应地解决策略,才能使其更好地为当代社会服务。在坚持“走进历史—评判历史—走出历史”这一基本思路的基础之上,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历史研究、实地调查的研究方法对即墨文庙的历史沿革及活动状况展开较为全面的分析和论述,此外,在比较即墨文庙与其他文庙的不同之处与探究即墨文庙建立的时代背景过程中,适当的运用了比较研究方法以及制度经济学理论进行辅助。在充分占有史料的基础上,深入的解读了史料,以求全面的反映即墨文庙的概况。本文第一部分是对即墨文庙的发展历史进行了概述,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即墨文庙的历史沿革,第二部分是即墨文庙的选址分析。在历史沿革这一部分,将即墨文庙的发展划分为五个时期:即建立期、发展期、完备期、毁灭期、复兴期,并透过即墨文庙建立的背景来审视整个社会的背景。在选址部分,总结了即墨文庙在此选址的三个主要原因:即藏风得水,位置最佳;向东而建,文运昌盛;毗邻学宫,教化易行。第二部分主要对即墨文庙的空间布局、建筑特点及其教育意蕴进行了深入探究。在空间布局这一部分,发现其布局主要是中轴对称,三进院落;左庙右学,形断意连。在建筑特点这一部分,将各单体建筑分门别类的划分为“坊、池、门、殿、祠”,并从其建筑装饰、建筑材料等方面对其特点逐一进行了分析。在教育意蕴分析这一部分,发现即墨文庙建筑本身体现了教育意蕴;此外,文庙的活动空间也体现了教育意蕴。第三部分是对即墨文庙的重要活动进行的专项研究,包括祭祀活动、褒奖活动及其它活动。对于即墨文庙的祭祀活动,主要是从祭祀的对象、祭祀的过程、祭祀的影响三个方面入手。在祭祀的对象这一部分,发现大成殿的祭祀对象是孔子和四配十哲,东西庑的祭祀对象是历代先贤和先儒,崇圣祠的祭祀对象是孔子上五代祖先;在祭祀的过程这一部分,发现即墨文庙的祭祀共分为五个环节,分别是:迎神、初献、亚献、终献、送神。在祭祀的影响这一部分,发现祭祀活动能够激励士子,追踵前贤;增强认同,加深信仰;维护统治,教化民众。对于即墨文庙的褒奖活动,主要是从其褒奖的对象、褒奖的标准以及褒奖活动带来的影响三个方面入手考察。在褒奖的对象方面,发现乡贤祠褒奖的是主要是本地的乡贤,名宦祠褒奖的是本地的名宦。在褒奖的标准方面,发现其标准主要为“德行”昭著,闻于乡里;“政绩”显赫,达于朝廷;“文学”通达,教于一方。在褒奖活动的影响方面,发现褒奖活动能够教化乡民,崇德向善;激励士子,见贤思齐;引领风尚,化民成俗。对于即墨文庙的其它活动,主要是从其教育教学活动、社会教化活动和士子参政活动入手。其中,教育教学活动的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和伦理道德;社会教化活动的实质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而士子参政活动的影响则是有效的推动了第二次公车上书。第四部分对即墨文庙的历史价值进行了深入分析。即墨文庙的历史价值体现在文庙的教育、文庙的碑刻、文庙的建筑、文庙的匾额等各个方面,因此,本文从教育和艺术两个方面对文庙的历史价值进行归纳和分析,另外,文庙碑刻既有史料价值也有艺术价值,集各种价值于一体,最能体现文庙历史价值,本文对其进行了重点论述。第五部分主要对即墨文庙在当前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思考,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即墨文庙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文庙祭祀不合礼制;文化资源开发不足,资金投入力度不够;对外宣传形式单一;自身优势不够明显;文物保护手段欠缺。建议不是盲目给出,必须要有针对性。为此,即墨文庙应该健全文庙保护制度;合理开发文庙价值;增加文庙资金投入;扩大文庙宣传力度;发挥文庙自身优势;借鉴其它文庙保护手段。唯有如此,即墨文庙才能更好地为现代化社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