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通过对克孜尔117窟的实地调查,运用考古地层学与美术风格学,借助二十世纪初期德国学者的考察报告、德藏克孜尔壁画、国内考古资料、古代早期汉文文献,并以碳十四检测数据为参照,对117窟重绘壁画进行分析、辨识,重建117窟三层壁画原貌。117窟绘有三层壁画:A1、A2、A3壁画层,其不同壁画层风格迥异,各有渊源。同时确认克孜尔117石窟第一层壁画(A1壁画)为目前发现的古代龟兹地区最早的壁画,而不是先前德国学者认定的第一种风格(第一期壁画,印度—伊朗风格),认定117窟第一层壁画是文献中提到的龟兹地区曾经存在的大乘佛教壁画。文章主要分为六章,第一章为绪论。第二章主要结合龟兹地区、龟兹以东地区及域外石窟,对117窟的形制及源流进行了梳理和讨论。第三章主要根据实地调研及二十世纪初期德国人的考察报告,对德藏壁画及117窟不同壁画层进行辨识和确认,重新建立出不同的三层壁画,并且依据其壁画风格和特点,划分出A1、A2、A3壁画风格,其中第一层壁画为A1画风,题材是千佛图像,分布在石窟主室、前室、门道。第二层壁画为A2画风(属于克孜尔第一种风格),题材为立佛、伎乐天人、禅定菩萨、佛陀和涅槃图像,分布于石窟主室、前室,A2壁画主要反映出小乘佛教的特点。第三层壁画为A3画风,主题为禅定佛陀,分布与主室和前室,但大部分剥落,仅门道壁画保存较为完整。第四章主要对117窟三层壁画的年代、风格和意义进行了讨论,通过分析古代汉文文献,发现117窟三层壁画风格按照时间的顺序交替变化,反映出文献中记载龟茲大小乘佛教的发展及变化。第一层壁画对应早期佛教文献中提到的大乘佛教,鸠摩罗什时代龟茲地区大乘佛教兴盛的局面。第二层壁画反映出龟茲小乘佛教逐渐兴盛,大乘佛教渐趋衰落。同时讨论了第一层壁画、第二层壁画与石窟形制中的早期秘教仪轨,从龟兹早期的文献记载也可得到证实。第五章结合东西两个区域的佛教造像要素,对克孜尔第一层壁画(A1壁画)的源流进行了讨论。第六章主要结合文献与石窟壁画,对克孜尔117石窟壁画由第一层壁画风格向第二层壁画风格转变的成因进行分析。通过对克孜尔117窟三层壁画的分析与重建,确认目前古代龟兹地区遗存的最早壁画为第一层壁画(A1),而不是德国学者认定德第一种风格,特别是第一层壁画能够与文献中记载的古代大乘佛教相印证,壁画反映出早期龟兹大乘佛教壁画的面貌。同时克孜尔117窟三层壁画也反映出不同时代的古代龟兹地区佛教部派思想,117窟三层壁画可以涵盖整个克孜尔石窟的佛教部派的变迁历史,以及整个古代龟兹地区的佛教部派的变迁史,壁画图像可以印证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