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估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癌前病变及癌变的几率,分析其发生癌前病变及癌变的危险因素,进而探索子宫内膜息肉合适的治疗指征。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超声提示子宫内膜息肉可疑并行宫腔镜下内膜息肉切除术,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息肉的184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宫腔镜切除息肉的最终病理报告,将研究组分为两组:良性子宫内膜息肉组和恶性子宫内膜息肉组。记录以上所有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确诊年龄、是否绝经、绝经年限、临床症状、身高、体重、孕产次、合并其他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宫颈息肉、性激素相关性疾病(如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既往子宫内膜息肉病史、激素替代治疗(HRT)、超声检查结果及宫腔镜手术记录等。计算子宫内膜息肉的恶变率,并对两组上述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癌前病变及癌变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847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宫腔镜术后病理结果为良性的有1820例(98.54%),癌前病变/癌的有27例(1.46%)。经单因素分析发现与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癌前病变/癌变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是否绝经、异常阴道流血、高血压病、糖尿病、激素替代、息肉数目及息肉直径(>1.5cm)(P均<0.05)。将单因素分析中有意义的危险因素纳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异常阴道流血、激素替代及单发息肉直径与子宫内膜息肉恶变显著相关(OR值分别为1.10,4.01,48.94,1.73,P均<0.05),是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癌前病变/癌变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绝经年龄、绝经年限、体重指数、孕产次、宫颈息肉、性激素相关性疾病(如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既往子宫内膜息肉病史、宫腔内单发息肉的位置与子宫内膜息肉恶变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子宫内膜息肉的恶变率为1.46%。患者年龄较大、有异常阴道流血、激素替代及单发息肉直径大(>1.5cm)为息肉发生癌前病变/癌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对于具有发生癌前病变/癌变危险因素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宜尽早干预如手术治疗,而无危险因素者可随访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