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扶贫事业已进入精准扶贫阶段,内蒙古利用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民族文化优势,开展了旅游扶贫,并得到了显著成效。但是内蒙古仍有将近80.3万未实现脱贫,而且县级政府在政策执行方面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因地制宜落实精准扶贫方面尚不足。在这样的精准扶贫背景下,本文提出从民族地区特征出发,优化政策执行路径为出发点展开了县级政府政策执行研究。鉴于此,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内蒙古如何把握精准扶贫的时代机遇,提升政策执行来彻底远离贫困。为此,本文从旅游精准扶贫的角度,以系统理论、循环积累因果关系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精准扶贫理论为支撑,综合运用比较分析法、个案研究法、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法等方法,阐述了旅游精准扶贫和县级政府政策执行相关理论,分析了内蒙古旅游扶贫政策执行的现状,通过对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和阿尔山市个案研究来对内蒙古政策执行的整体特征及运行机理进行进一步研究。本文共由六个部分构成,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对国内以及内蒙古地区扶贫已经进入精准扶贫阶段的背景进行了阐述,说明精准扶贫是时代的选择。然后对国内外旅游扶贫研究文献进行评价,了解国内旅游精准扶贫以及国内地方政府政策执行的研究现状。第二部分,首先对旅游精准扶贫、政府政策执行及县级政府政策执行等概念进行辨析。其次,系统地阐述旅游精准扶贫的概念、识别、帮扶、管理等内容。最后,说明了系统理论、循环积累因果关系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和精准扶贫理论在旅游精准扶贫中的运用。第三部分,首先进行内蒙古旅游扶贫的SWOT分析,指出内蒙古民族地区进行旅游扶贫的优势;贫困人口多等劣势;“十个全覆盖”工程、“一带一路”建设、精准扶贫等机遇;竞争激烈等挑战。然后分析了内蒙古旅游精准扶贫的政府采取的措施:“三到村三到户”、“金融扶贫富民工程”等金融帮扶以及旅游项目的创新(全域旅游、自驾游、冬季旅游等)、乡村旅游等。最后,归纳分析了内蒙古精准扶贫管理取得的成就。第四部分,分析了旅游精准扶贫贫困人口识别、帮扶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即从执行主体、执行客体、执行环境和执行机制四个方面分析了其存在的原因。第五部分,分析内蒙古自治区级贫困县克什克腾旗和国家级贫困县阿尔山市旅游精准扶贫的现状。通过了解其比较优势、具体帮扶措施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来对内蒙古整体旅游扶贫运行情况进行简单的个案分析。第六部分,内蒙古旅游精准扶贫的政府行为优化选择。从政策主体、目标群众、政策执行环境和政策执行机制等方面进行优化。具体而言,主要是从增加民族干部人数、培育少数民族人才、驻村干部等执行主体优化;对目标群众要进行素质提升、加大对其宣传、提高其参与度;执行环境则是从政务公开、贫困人口参与、协调等方面展开;执行机制是从决策机制、监督机制、考核机制等方面提出建议。第七部分,是本文的结论与部分,旨在归纳总结本研究的基本内容、观点以及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