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陕西省在杨凌、淳化、白水、凤翔四个县(区)选择四所农村学校启动实施了“生态校园创新工程”项目,项目以沼气技术对人畜粪污进行无害化处理为纽带展开:沼气给学校食堂提供清洁能源,沼液循环冲洗厕所保持卫生,沼渣作为肥料培植有机水果和蔬菜,果园空地种植青草喂养奶山羊,奶山羊产奶供学生饮用以增强体质……形成物质和能量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同时,项目还将教育、科技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建设了综合实践教育、生态校园网络以及科技成果推广三个平台……农村生态校园为探索农村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农村发展需要的适用型人才以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提供有益尝试。本文以陕西农村生态校园建设模式为研究对象,选取陕西省最早进行农村生态校园试点的学校之一——陕西省杨凌区西大寨中学为典型案例,试图通过实证研究,分析现有农村生态校园建设模式中的成果与问题,为上述模式完善及推广提供论证。本文从生态校园的内涵及其理论基础入手,考察了生态校园在国内——陕西——西大寨中学的实践,并重点围绕“西大寨模式”的各个子系统(沼气生产与综合利用;生态养殖;生态果蔬园;综合实践课程开发;生态校园网络以及科技成果推广)及其实践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了“西大寨模式”有待进一步优化的方面以及该模式进一步推广的前景和价值。本文认为,西大寨中学农村生态校园建设大大改善了学校的卫生状况,弥补了办学经费的不足,同时为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搭建了平台,成为农业新技术推广的重要渠道,为培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接班人奠定了基础……现有农村生态校园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学生参与性不强,教师缺乏相应的培训,科技成果推广效果不明显,缺乏相应的评估机制及监督机制等。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完善建议,试图为陕西省农村生态校园建设提供帮助。本文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一是对农村生态校园相关概念进行了梳理,明确了生态校园概念的由来及演变;二是选择进行农村生态校园建设的一所学校为研究对象,对其实践效果及其对相关群体的影响进行了较为深刻的分析,具有较强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