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西辽河平原是我国典型的半干旱灌溉农业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盐碱地分布广泛,发展节水抑盐的灌溉技术、探讨利于水资源高效利用和耕层盐分降低的灌溉制度成为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甜菜作为西辽河平原广泛种植的经济作物,具有生物量高、耐盐碱等特性。浅埋滴灌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灌溉技术,其推广应用为该区的农业节水和高效灌溉制度的制定提供了新的思路。因此,研究西辽河平原浅埋滴灌条件下甜菜的灌溉制度及不同灌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辽河平原是我国典型的半干旱灌溉农业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盐碱地分布广泛,发展节水抑盐的灌溉技术、探讨利于水资源高效利用和耕层盐分降低的灌溉制度成为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甜菜作为西辽河平原广泛种植的经济作物,具有生物量高、耐盐碱等特性。浅埋滴灌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灌溉技术,其推广应用为该区的农业节水和高效灌溉制度的制定提供了新的思路。因此,研究西辽河平原浅埋滴灌条件下甜菜的灌溉制度及不同灌溉量对土壤水盐运移的影响,对促进当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土壤含水率占田间持水率的百分比,设置了浅埋滴灌条件下高水(GS)、中水1(ZS1)、中水2(ZS2)、低水(DS)和对照(CK)5个不同灌水量处理的对比试验,分析不同灌水量对甜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揭示不同灌水量下土壤水盐运移的规律,在试验研究基础上,基于Cropwat模型模拟不同水文年型甜菜的灌溉制度,成果将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论如下:(1)310mm(平水年)和273mm(丰水年)灌水处理甜菜株高、叶面积、干物质最大。减少30~40mm灌水量有利于甜菜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的提高。在增长期-糖分积累期,增加灌水定额会阻碍甜菜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的增加,生育末期甜菜光合指标以269mm(平水年)和241mm(丰水年)灌水处理最优。(2)叶丛繁茂期-块根增长期的耗水量占生育期的60%以上,日耗水强度在5.13~6.18mm/d之间。灌溉定额为269mm(平水年)和241mm(丰水年)时,甜菜产量及产糖量最优,平均值分别为6.73×10~4kg·hm-2和0.74×10~4kg·hm-2,较当地灌溉制度增产7%~10%和19%~25%,节水9%~36%。但产糖水分利用效率和产糖率随灌水量的增加而降低,250mm(平水年)和220mm(丰水年)灌水处理大于其他处理。(3)收获期各土层平均全盐量、碱化度、pH较播前分别下降10.37%、14.36%、3%。当灌水量为273mm,灌水次数为6次时,土壤全盐量、碱化度、p H下降幅度最大,较播前平均下降5.6%、40.8%和4.9%。(4)基于Cropwat模型模拟不同水文年型甜菜需水量介于588.7~703.6mm之间,不同水文年型耦合度为丰水年>平水年>枯水年>特枯水年。丰平枯及特枯水年的灌溉定额分别为233.4mm、267.4mm、320.2mm、463.3mm,灌水次数分别为6次、8次、10次和11次。在块根增长期-糖分积累期必须进行补充灌溉才能满足作物的需水要求。
其他文献
即时零售是信息技术引发零售业态快速迭代背景下诞生的商业模式。即时零售作为一种零售新业态对于加快发展现代乡村服务业,全面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即时零售内涵、发展背景、发展现状,分析县域商业体系内涵及其与即时零售的关联性,重点从消费端赋能、零售端赋能、渠道端赋能、平台端赋能等方面探讨即时零售赋能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发展的路径。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水体遭受污染的风险不断增大,海勃湾水库作为我国的“沙漠水库”,是水体水质监测的典型区域。悬浮泥沙浓度作为衡量水质的重要参数,利用内陆水体水色遥感技术可以克服传统泥沙测量方法的不足,为实现库区悬浮泥沙浓度的时序动态监测提供新的技术途径。本文以海勃湾库区为研究区域,基于实测的高光谱与悬浮泥沙数据,分析海勃湾库区水体悬浮泥沙浓度的光学特性,并结合同步的多源遥感数据,建立悬浮泥沙浓
黄河内蒙古段地处高纬度地区,凌汛灾害频发,不仅影响了周边地区的安全生产,更阻碍了沿岸地区的经济发展,防凌减灾已成为推动黄河高质量发展的刚需,而弯曲河道更是凌汛灾害的高发区域,因此研究弯道的流凌运动是重中之重。本文基于FLUENT-EDEM耦合方法,概化什四份子弯道形态,建立三维弯道模型,对不同流速、不同颗粒直径、不同生成速率的冰颗粒进行模拟分析,探究不同时段下的冰颗粒输移规律以及冰颗粒聚集影响因素
水域和草地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构成因子,在自然生态系统平衡及人类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研究水域和草地时空动态是保护地球生态屏障及供水安全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本文以内蒙古草原为研究区,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遥感云平台,整合遥感影像、气象数据和实测数据,研究内蒙古近20年水域与草地时空动态变化,以及水域空间分布对草地的影响。为贯彻落实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科学开展大规模
沙漠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植被的覆盖可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土壤有机碳作为植被生长所需要的各种营养元素的来源,其含量变化不仅与植被群落有关,也会与其他环境因子存在联系,本文以库布齐沙漠东段不同植被群落为研究对象,系统深入的分析不同植被群落表层土壤有机碳变化特征,以及土壤有机碳与植被特征、土壤特征之间的关系,为沙漠地区植被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提供科学参考和依据。所得主要结论如下:(1)库布齐沙漠东段表层土壤有
巨菌草由于粗蛋白含量及含水量类比常用饲草是其含量的2~3倍和2倍,且具有良好的适口性,最早作为一种饲草作物以及种植食用菌类的培养基引入我国。此外,巨菌草具有根系发达、分蘖数量多以及抗逆性强等特征,且可以改善土壤养分,对土壤中Cu、Cd等重金属具有一定富集作用,广泛应用于治理水土流失、改良土壤等领域。本文通过对内蒙古不同三个地区种植巨菌草前后土壤进行采样,以及对种植巨菌草土壤直至挖掘剖面一米,测定其
砒砂岩区是黄河粗沙集中来源区,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是该区水土保持先锋植物,具有良好的固土护坡与水土保持效应,探究平茬措施对沙棘根系及林下土壤的影响对于科学指导该区植被建设和减轻泥沙入黄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以内蒙古砒砂岩区沙棘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沙棘林进行距地表0cm、10cm、15cm、20cm(即S1、S2、S3、S4)留茬高度处理,以未
本研究以生物基可降解(PLA)沙障作为研究材料,设置3种不同高度(50cm、70cm和100cm)的立式PLA沙障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风速流场观测、输沙量测定,并结合Fluent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设计参数下立式PLA沙障的风沙流运动特征做出模拟分析和补充验证,确定不同设计参数下沙障的防护效果,为沙区防沙治沙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本论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3种高度立式PLA沙障风速流场特征均表现出以“
藜麦(Chenopodium quinoa Willd.),苋科藜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起源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本研究选择171份藜麦种质资源为材料,通过观测生育期、株高、主茎直径、单株有效穗数、千粒重、单株粒重、主枝穗长、叶长、叶宽、茎秆颜色、籽粒颜色及穗部颜色,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通径分析及聚类分析等方法,对藜麦种质资源进行分析与评价。研究结果如下:1.171份藜麦种质
榆树(Ulmus pumila L.)具有耐严寒、耐干旱、耐盐碱等生物学特性,是沙荒地盐碱地造林的主要树种之一。干旱会造成植物根系吸水困难,导致植物生长倒退,而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能够与寄主植物根系形成互惠共同体,改善寄主植物的生长发育状况,对陆地生态系统功能的改善有着重要意义。已有很多研究证明AM真菌可以改善干旱对植物造成的不良影响,目前AM真菌对榆